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二十四章 并州博弈 (第2/3页)
基,钢筋混凝土为主体的结构,想在这样的关墙上凿孔爆破根本就是痴心妄想。 而陇关道地处山间,道路十分狭窄,很多路段是一面临渊,一面依山,我军所仰仗的重型攻城器械根本就送不上去,若仅凭人力就想将其拿下,恐怕付出的伤亡是我等不能接受的。 而且诸位可不要忘了,当年的汉中之战我等是如何在陈仓道拖死曹军的,现在的陇关道和当年的陈仓道有异曲同工之妙,就算我们攻破了陇关,后面还有定戎关,而这只是跨越苍茫陇山的一个开始。 而位于陇山北麓的萧关道,和位于秦岭东麓的武关道同理。 至于渭水水道,相信只要我等攻破上邽,曹军定会效仿东吴在水面上布下铁锁横江,以断绝我军顺水而下的妄想。” 魏延对攻破水郡倒没什么意见,毕竟那里还有他朝思暮想很久的幼麒姜维呢,但他不看好拿下水后的进攻方向,因为壕无人性的夏侯渊,竟然在关中以魏延都先玩起了钢筋混凝土!。 在魏文帝时期,魏国上下被曹丕治理得很好,各行各业都得到长足的发展,尤其是采矿和冶炼两个行业,利用便于冶炼的赤铁矿使钢铁产量一直紧咬季汉不放。 关中作为西线防御的核心,自然得到魏国上下的大力支持,很多物资都优先供应给关中,用于防备凉州和汉中的汉军。 而夏侯渊作为关中督,自然会严格执行战略防御,于是他开始在连接内外的要道上大兴土木,尤其是以萧关道上的萧关、陇关道上的陇关、武关道上的商关为重。 不知是谁传出去的,什么魏延曾过,在混凝土里加钢筋会比加竹条的混凝土更加坚固耐用。 魏延敢发誓,这句话他真没过,毕竟在甲擘兵戈、农具、铁锅什么都缺的三国时期,他还没那么财大气粗去玩钢筋混凝土,加竹条已经是极限了。 但得到支持的夏侯渊是个行动派,在商关建设到一半时他就亲临武关道,让徐晃领兵去武关下和吴懿对峙,自己则亲自坐镇指挥,直接将建设一半的商关拆除,然后深挖地基,用大青石铸底,再用钢筋混凝土填充,最后经过半年的建设,一座崭新的要塞矗立在武关道之郑 而耗费巨大代价铸造的商关也不负众望,不但能经受长时间的锤击,还能有效的抵御黑火药带来的伤害,毕竟你连孔都凿不出,仅凭浮于表面的爆炸,是很难对要塞造成实际上的伤害,再加上后方商县能提供粮秣、兵员,商关可谓是固若金汤。 在之后的几年里,夏侯渊先后重修了萧关、陇关,并考虑到陇关虽然地势险峻,易守难攻,但其离水源地太远,不便于驻守,于是又在陇关东北方向三十里处的要隘处另建新关,并命名为定戎关。 本来“壕无人性”的夏侯渊还打算重修水、上邽,但曹丕发动的濡须之战不慎惨败,导致曹仁、夏侯惇等先后病亡,他也被曹丕调到洛阳担任大将军,直到去年年中去世时都未曾付出行动。 但仅萧关、陇关、商关三个要塞就已经让汉军束手无策,倘若冀县、上邽等地也变成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坚城,恐怕季汉真的要考虑从荆州进军北伐了。 对了,到底是谁透露出去的! 魏延想着想着,不由自主将目光转向伊籍,不会是伊籍为了消耗曹魏不多的钢铁从而想出来的办法吧,那我替曹叡谢谢你啊。 伊籍:没错,正是在下! “鉴于陇山、秦岭险峻难越,为避免战局陷入僵持,从而让东吴趁机复起,在下认为我等应另辟蹊径寻找曹军防御的薄弱点突破,一举拿下关中地区。 而这里,就是关中目前防御最薄弱,也是曹魏上下最容易忽略的地方。” 魏延一边向众人着,一边拿着棍子在沙盘上比划着,最后停顿在所有人都没想到的地方——蒲津关。 “蒲津关?!” 魏延的话犹如醍醐灌顶,让众人视线瞬间离开关中,而是开始向并州以北的河套地区聚焦,很快他们就明白魏延的用意,因为在这里有一条秦国为控制边塞修建的驰道——蒲津关道。 蒲津关道,是一条开辟于周文王时期,连接长安、左冯翊、河东郡、太原郡、云中郡的大道,经过秦国的拓宽后,成了秦朝驰道交通网中的交通干线,在汉武帝北伐匈奴时,汉军主力就是从这里北上至云中出征的。 而提起蒲津关道,总有一个绕不开的名字,就是隶属于河东郡的蒲津关。 蒲津关,又称临晋关,地处黄河东岸,毗邻左冯翊,顺黄河而下不过百里就是关中东大门潼关,溯黄河而上百余里就是连通太原郡的汾水谷地,它是连通关中与并州的战略要地。 而围绕蒲津关发生的战事也数不胜数,远一点的有秦伯伐晋,近一点的有渭水之战,两晋、隋唐时就更加频繁,因此这里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直到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