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魏延不一样_第二百三十二章 五胡乱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三十二章 五胡乱华 (第3/3页)

r>    在洛阳

    往来的行人皆驻足,木然的看着远处冲而起的狼烟,这一幕他们似乎很久没看到了,也分不清代表着什么,但他们知道,一件大事的正在发生。

    ……

    关中,陈仓

    烽火台传递的消息很快,在第二关中就不断燃起狼烟,看到这一幕的曹真、司马懿、夏侯楙、夏侯荣等人刚开始还有点懵,但很快他们就反应了过来,不是上郡聚集的胡人,也不是素利、步度根的鲜卑部众,而是阴山以北的轲比能部南下了。

    “诸位,怎么应对吧。”

    曹真一脸莫名的道,对于轲比能的南下目的他应该是猜到了什么,因为这是冬,胡人不可能走雁门关南下劫掠的,那么唯一目的就是上郡的汉军了,而这正是他们所期望的。

    不过有件事很麻烦,就是当年幽州乌桓叛乱时,魏延曾主动叫停北伐好让曹cao安心处理边患。

    虽然战后种种迹象表明,魏延主动停战不过是缓兵之计,但士民可管不了这么多,他们只会知道在外敌入侵时,季汉会为了大义而主动停战,

    如今同样外敌入侵,你魏国又该如何做呢,下无数双目光可盯着你们呢!,所以让曹真不得不慎重应对。

    曹真的话音一落,中军帐就陷入死一般的寂静,谁都不敢出心中的真实想法,因为一旦传出去可是会遗臭万年的,把名声看得比命还重的士人们,又怎会做出这种举动呢?。

    “大将军,末将认为我等理应摒弃前嫌,出兵支援蜀军抵抗北方胡人,护我并州百姓安宁,这样方能彰显我魏国之威严,也好让下人知道,蜀国不过是偏安一隅的不臣之辈罢了。”

    最后还是夏侯荣站出来,而他给出的答案也不出众人所料,因为整个曹魏高层都知道,夏侯荣是以魏延为学习榜样的,自然魏延厌恶异族的性格也一并学了去,但这不是他们想要的答案啊。

    “诸位将军,且听我一言。

    昨日燃起的烽火恐怕已经传遍下,现在所有人都知道,在并州以北有胡人正欲南下牧马,侵犯我华夏之土,戕害我华夏之民,胡人不仁不义的行径,下仁人志士闻之无不愤慨!。

    我大魏虽得山阳公禅让,承大汉之国祚,但开国不过十年,下士民仍心存故国,这也是以汉自居的蜀国为何会得到下人拥护的原因,其根本原因,不过是下人对我华夏正朔大魏的认同感太低,太低了。

    如今胡人南下劫掠,正是我国收复民心的大好机会,也让百姓们知道,大汉无德,不能守护百姓们的安宁,因此大魏取而代之。

    所以只要我等能大破胡人,兵临阴山之下,收复河套地区,能代替大汉继续守护百姓之安宁,则下民心尽归大魏。

    届时以汉自居的蜀国会因为失去民心,从而逐渐衰落,直至被我大魏彻底取代,因为大汉最后那几十年光景,带给百姓们的伤痛实在太沉重了。

    倘若我等置胡人于不顾,还趁蜀军在抵挡胡人时从萧关出兵断其后路,致使其全军覆没,届时我们就算能取得对蜀作战的大胜,能让蜀国的北伐计胎死腹郑

    但这样一来,也会让胡人顺势南下劫掠并州,让并州从此变得千里无人踪,届时下百姓又会如何看待我们?。

    他们会认为我们大魏和胡人是一丘之貉,继承大汉正统后非但没有能力庇护于他们,反而联合胡人来戕害我华夏之民,届时下沸反盈,人心思汉,恐我大魏离覆灭不远矣。

    所以,末将请大将军三思,速速发兵北上并州,抵御胡虏,卫我华夏,保我百姓。”

    夏侯荣掷地有声的道,他十分露骨的阐述了魏国现在存在的问题,而如何消除大汉的余威,如何让百姓认可大魏,这是曹魏一直在想办法解决的大问题。

    如今夏侯荣给出了办法,就是抵御外族,用不断对外战争的胜利来让百姓们忘记大汉,所以,仅从政治上讲魏国都必须北上。

    夏侯荣的话虽然在理,但在场拥有话语权的人早就过了为理想而奋不顾身的年纪,现在行事都以利益为重。

    他们出兵扑灭胡人又怎样,汉军北伐的问题还是得不到解决,既然如此,还不如先让汉军和胡人去争,去斗,最后他们再出场坐收渔翁之利,岂不美哉!。

    再一个,魏国从魏武帝时期开始,对外战争基本都是以魏国大胜而告终,魏国在胡人心中的积威与日俱增,如今魏国在关中囤积有重兵,那么胡人在攻灭汉军后,他们有胆子继续南下么?。

    最多也就是在并州劫掠一下罢了,但和消灭季汉野战军相比,这一点代价他们还承担得起,有些时候,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可比虚无缥缈的民心来得更实在。

    见众人仍无动于衷,夏侯荣紧接着对胡饶实力进行分析,和法正的判断几乎一模一样,他同样认为北方胡人集结起来的实力,已经能同季汉、魏国、吴国三国任意一家争锋,更何况三家大量兵力在前线互相牵制,一时不察恐怕会酿成大祸矣!。

    “幼权此言在理,但既然我们能收到烽火,相信在洛阳的陛下自然也能收到,而且相比于我们洛阳知道的情况肯定更详细。

    与其我们擅自行动,不如等陛下做出决定后,届时是进是退皆凭陛下做主,诸位以为如何?。”

    曹真斟酌片刻后道,既然有大分歧,那行,他就采用最稳妥的办法,这样谁都挑不出刺,也能间接达到目的。

    “大将军所言有理。”

    除了夏侯荣以外,司马懿,夏侯楙以及其他将领都赞同了曹真的提议。

    “那萧关方向……。”

    不知道是谁突然冒了一句,让帐内和谐的气氛为之一顿,然后都诡异的看向曹真。

    “等待陛下的命令吧。”

    “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