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黎明 (第3/3页)
r> 哎,这该如何是好啊!! “大人,我们的探子发现了汉军的踪迹!”
就在轲比能一筹莫展时,被派出去搜索汉军踪迹的游骑,终于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快!” 轲比能兴奋了,汉军虽强但他们也有明显弱点,就是高度依赖后勤补给,不像胡人可以驱赶牛羊行军,这也是汉武帝时期为何只能击败匈奴,却无法剿灭他们的原因。 你霍去病,卫青,乃至后来的窦宪是凶猛,打到狼居胥山,打到瀚海,打到燕然山又如何,大不了他们继续北遁就是了,北方的茫茫大漠和雪原,自古就是一道中原王朝无法逾越的堑。 因此,只要他们能掌握汉军的踪迹,就可以根据汉军的动向来选择北撤还是南下,更甚者胆子大点还可伺机偷袭汉军。 “大人,我们在对朔方古道进行第二次搜索时,发现了被风沙掩埋的人畜粪便,从规模上判断,汉人在两万以上。 后来我们继续搜索,又发现了一面魏字旗,可能是汉军离开太过仓促所遗留的。” 传令兵一边着,一边从怀里拿出一面折叠好的旌旗。 轲比能接过后观察片刻,发现旌旗用料都非常普通,明显是一面用于传令的号旗,不过上面的魏字让他浮想联翩。 从之前缴获的赵字旗看,深入河套地区的汉人明显是汉军,并不是洛阳的魏军,那么这面旗帜上的魏字就不是国号,而是一面将军令旗,那么是谁的就呼之欲出了。 一想到这里轲比能的脸色就无比难看,虽然互为敌手但他不得不承认魏延在军事上能力,之前看魏延猛揍曹魏他还挺开心的,毕竟敌饶敌人就是朋友嘛,可当他变成自己的对手后,一切都变得不那么美妙了。 “继续!” 看着传令兵尚未退下,轲比能将魏字旗放在一旁,示意传令兵继续,希望不要再带来坏消息了。 “我们根据这段时间的象,以及风沙掩埋的深度,很快就判断出他们应该在十前离开,并一路向东离开朔方古道进入五原郡。 随后我们顺着黄河搜索,果然在成宜一带发现了蛛丝马迹,再次找到了汉军的踪迹。” 传令兵站起身来,指了指缴获的汉军地图上距离九原城不过六七十里的一座城,或许不能叫它城因为它没有城墙,只是一个稍大的聚落点而已。 这就是北方冬的魅力,因为严寒和大雪的缘故,胡人都缩在聚落点内一动不动,这才让汉军轻易在胡人眼皮子的底下机动,而频发的大雪又能掩盖一切,这就导致虽然成宜距离九原很近,但胡人一直没发现汉军的原因。 “随后我们继续追寻,在成宜以东,九原以北的地方又发现了汉军的踪迹,不过自此之后,因大雪的缘故我们失去了汉军的踪迹,但从汉军的行动轨迹上看,汉军应该在我们的后方。” 果然还是坏消息啊! 轲比能心中五味杂陈,现在他已经不再幻想南下之事,而是在想如何才能全身而退,因为汉军已经绕到他后方潜伏下来,他有理由相信,只要自己敢离开九原,那就是自己的末日。 但不离开能行么? 显然是不行的。 汉军的黑火药的威力他有所耳闻,连南昌那种多次加固的坚城都经不住爆破,像九原城这种不知荒废多少年的城池,恐怕一都坚持不了就会被汉军所夺,而占据城池的他们自然活不下来。 “哎,要是援兵能早日抵达就好了!。” 轲比能先是兀自叹息一句,然后脑中灵光一闪,抓住了一条关键信息,魏延的目标该不会是后方的援军吧!。 轲比能越想越觉得合理,自己遭受重创的事魏延肯定知道,而从汉军的后方补给规模来看,之前歼灭的汉军并非主力,而是一支规模稍大的前军。 倘若自己是汉军主将,一定会趁敌人不备之时兵围九原,然后再利用黑火药攻破九原,最后再南下解并州之围,完成本次对胡作战的全面胜利。 但汉军统帅是魏延啊,一个善出奇谋,格局又很大的人,他认为魏延不兵围九原的原因,是不是想先吃掉援兵,然后再吃掉自己,最后再处理上郡之担 如此一来,汉军不但能收回河套地区、并州以北,甚至还可以趁鲜卑主力被歼灭时,越过阴山复制霍去病、卫青、窦宪等饶丰功伟绩,毕竟对汉人而言,这些都是无法拒绝的诱惑。 自认为看透一切的轲比能,迅速向满夷谷派出游骑,因为那里是最适合大军驻扎的地方,只要汉军想偷袭从阴山而来的援军,必然会在那里留下蛛丝马迹。 然后又派出传令兵将他的判断如数告知,让他们在行军时提高警惕,切莫中了魏延的jianian计。 最后,轲比能将目光聚焦在临戎要塞上,脸上渐渐露出狰狞的笑容: “魏延,今就要让你尝尝草原雄鹰的厉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