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魏延不一样_第二百四十七章 攻防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七章 攻防战 (第1/3页)

    第248章攻防战

    汉建兴三年,六月

    魏太和二年,六月

    沉寂已久的并州重燃战火,在并州南部区域,法正亲率步骑混合的四万汉军,再加上五万由胡人整编而来的归义军,浩浩荡荡的离开肤施南下讨贼。

    大军在离开肤施后直接一分为二:

    一部由汉军两万,归义军三万组成,由法正率领南下攻高奴;

    一部由汉军两万,归义军两万组成,由张南率领东进攻离石。

    此次明面上的作战任务十分简单,就是在两个月之内拿下高奴和离石,打开通往关中的突破口,至于暗地里的任务是什么,这就不是外人该知道的了。

    在河套地区

    魏延先给陈到补充了两万归义军,使得他麾下兵马达到三万,然后命陈到从偏关县出发,向定襄郡的曹军侧翼骆县进兵,魏延自己则领汉军三万,归义军六万向武成进军。

    给陈到补充归义军,魏延也是出于无奈,因为汉军在河套地区俘虏的胡人实在太多了,光鲜卑就有六七万人,为了减少麾下归义军的规模,所以将他们肢解开来很有必要。

    其实沉下心来一想,曹军在高奴、离石、雁门关、平城等地囤积的兵力,与汉军出征的兵力相差无几,甚至还超出很多。

    再加上还占据城防之利,汉军若真想一举突破防线,应该集结优势兵力突破,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分兵作战。

    可就是这种一看就有明显缺陷的战术,在汉军内部竟没人站出来质疑,这在参谋遍布的汉军中是极其罕见的一幕。

    难道所有人都知道真相?

    其实不是。

    在即将出征的汉军眼中,看似牢不可破的城墙在黑火药面前不过是一层厚点的窗户纸,而当失去城墙庇护的曹军,他们有信心战而胜之,毕竟汉军野战下无敌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至于以胡人为主的归义军,他们更是看不明白,不过见汉军都都没有异议,他们理所应当的无所顾忌。

    因此,不管是汉军,还是归义军,对魏延和法正制定的计策都没有反对意见,反而营造出一种汉军开始全线进攻的假象,让洛阳朝廷一惊一乍的。

    而作为对手的曹军,一边怀疑这是不是汉军的阴谋,一边密集的调兵遣将,管他有没有阴谋,反正守住城池总归没错。

    ……

    六月中旬

    魏延领主力进入定襄郡,开始向魏将王双驻守的武成进逼,从偏关出发的偏师陈到所部,也开始翻越艰险的吕梁山余脉,向魏将陈泰驻守的骆县进逼。

    汉军一正一奇两路大军来势汹汹,让魏将王双、陈泰二人十分犹豫,在撤与不撤之间纠结,武成和骆县的定位就是示警,如今汉军主力进逼退去,也不会有人他们临阵脱逃。

    但王双却不想这么做,作为一个被东吴俘虏过,最后被放回曹魏的将军,他有着常人难以理解的自尊心,他耗费心思才找到机会离开洛阳来到前线,就是为了找个机会证明自己,为此他愿意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如今汉军大举压境,他终于等到了为自己正名的机会,可却连敌饶面都没见到就要撤退,这让他如何甘心呐。

    而十分巧合的是,和他抱有同样想法的,还有骆县守将陈群的长子陈泰。

    陈泰,颍川陈氏嫡系子弟,魏司空、录尚书事,颍阴侯陈群的长子。

    正因为陈群的缘故,导致他的一言一行,优点缺点都被放大数倍研究,这些人中不仅有他们陈氏的政敌,还有陈氏的内部子弟,毕竟谁都想成为下一代领军人物。

    而陈泰的能力相比其父陈群而言,少了最重要的一点大局观,往往会被眼前的利所蒙蔽双眼,这一点陈泰自己很清楚,但有些东西有就有,没有怎么都得不到。

    另外,在季汉他还有个族弟陈海,而他们两人也经常被陈氏族人拿来做比较,最后的结果都以陈泰惨败而告终。

    其他的先不论,就单从大局观和魄力两个方面来比较,陈海不知道甩陈泰几万里,毕竟在那个时间点选择和刘备女儿成亲,没点大局观和魄力是不行的。

    正因如此,陈泰为证明自己不弱于人,于是主动请缨加入了洛阳集结的曹军,随后跟随抚军大将军司马懿北上抵抗胡人,当胡人被汉军以雷霆之势扫灭后,自就然留在并州抵抗汉军。

    显然,当两个迫切想要证明自己的人聚在一起时,那最后的结果自然不出所料,他们很快就抵抗汉军达成了一致,不过他们心里很清楚,不管如何抵抗都改变不了撤湍结局。

    所以,他们抛弃了击败、抵挡住汉军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抱着挫敌锐气,打一棒子就跑的想法开始苦思良策,还真别,真让他们找到了战机。

    汉军从两个方向进军已经是明面上的事实,而陈到所在的偏关县距骆县不过百里之遥,远比云中到武成的距离近,按理他们应该会先主力一步进入作战位置。

    不过现实却恰恰相反,因为偏关县地处吕梁山北麓的余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