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章 打和 (第1/2页)
夏原吉就是一个很讲规矩的人。 收了商会的税款已经确定商会今后的税率之后,夏原吉果然上场了! 现在廷议的局面是同意的有户部尚书和一个内阁成员,而反对的则是内阁首辅和另一个内阁成员。 基本打和! 大明能参加廷议的,本来是中书省的左右丞相,太祖皇帝废了丞相之后,参加廷议的就是六部的尚书、侍郎,以及御史台长官与九卿,朱棣登基之后,又加上了文渊阁七人众。 所以整个奉殿里有整整三十二号人! 按照惯例,廷议是不需要皇帝参加的,廷议出结果之后,直接把结果报给皇帝知道就行了。 而今也不例外,朱棣如同往常一样,没有出席。 这也导致了同意和不同意的双方互相争论,谁也服不了谁。 唇枪舌剑都是轻了,常继祖看这些老头都快要打起来了! 到最后,许是厌烦了这样的争吵,解缙大袖一挥。 “既然咱们谁都无法服谁,那就投票吧!” 廷议的最根本原则还是少数服从多数,却不代表投票之后就能形成决议,廷议的结果还需要报给皇帝知道,谁同意,谁不同意,双方各自的意见又是什么,这都得上报给皇帝,由皇帝来亲自裁决! 只是大多数的时候,皇帝都会选择人多的一方,若是廷议的结果不能让皇帝满意,皇帝还会让大臣们接着廷议,直到得出一个让皇帝满意的结果! 当然也是死活不能让皇帝满意的,比如万历时期的国本之争,万历皇帝想让自己的儿子做太子,可大臣们不同意,非要让皇长子朱常洛当太子,万历让大臣们廷议了好几次,得出的结果都是朱常洛,万历自然不干,让大臣们继续廷议,可所有的结果都是赞同朱常洛的。 万历也是个狠人,既然你们不按我的意思来,那我就对不起了,从此之后,所有的奏折不批,官员有了缺也不派官,让大明的内阁常年处于只有一个阁臣的局面,最离谱的时候,六部尚书只剩下了三个! 大家就这么僵着呗!谁求不到谁啊? 可现在毕竟不是万历时期,大多数廷议的结果都是赞同人多的获胜。 解缙提出直接投票,也是确信这些大臣们就不可能通过这项看上去很荒唐的议案。 可投票的结果,却让解缙有些意外。 三十二个人里,同意给商人封爵的竟然有15人,而不同意的有16人。 也就是,双方势均力敌! 解缙就不明白,为什么这些大臣都不明白春秋大义,怎么就能同意给商人封爵呢?这么多年的书都读进狗肚子里去了吗? 现在所有的目光都投在了最后一个投票的人身上。 翰林侍讲,文渊阁学士杨士奇! 作为最年轻的阁员,杨士奇平时就很低调,也很少发表自己的意见,甚至很多人都会忽视文渊阁里还有这样一位阁员。 谁都没想到,这关键的一票竟然会落在这个不起眼的阁员身上。 解缙却充满了自信,杨士奇是江西吉安人,算起来也是自己的老乡,他自认为平时对杨士奇还算好,杨士奇总不能跟直接对着干,跟杨荣一伙吧? 可让他,或者所有人都出乎意料的是,杨士奇竟然还真就站在了同意给商人封爵的一边! 现在廷议的票数变成了十六比十六,打平! 解缙都快气疯了:“士奇!你也是饱读诗书之人,怎么会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