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星移(久等了诸位!) (第2/2页)
个扭身,便钻入了虚空中,竟是连一圈空间涟漪也没有激起。 一道心念依附于本命蛟珠之上,倏忽不见,星君本尊依旧负手站在玉阶上巍然不动,低头俯视,鸟瞰下界。 以他如今的身份与境界,能看见的自然不止是那颗天火流星即将撞击天河的瑰丽恐怖之景,透过十数层云界,天河决堤、天瀑倾泻、水淹人间的一幕幕同样尽收眼底。 包括南瞻部洲北方那条大江里,有成群黑蛟引水入蛟龙沟。 “HLJ水神。” 角木星君龙目阴沉,晦暗如潭,自语道,“老夫倒要看看,最终我蛟龙沟一族的儿郎,是随你这凡间水神在沟渠里巡弋,还是随老夫在星海中遨游。” ———— 第六重天,天河水军晏水部营地。 主将王煜着金甲皂衣、手持长戟,踏浪而行,奋力将一头邪魔劈成两半,同时大喝,“天河贯六重天,今日竟有五重流域邪魔暴乱,五丁都司可曾查明起因?!” 有副将答,“不曾!” “联系到元帅了吗?” “联系不上,有弟兄传回消息,玉帝醉酒沉睡于广寒宫,卷帘大将军随即封锁了广寒宫,弟兄们进不去,传音传念一应法术皆被隔绝。” 王煜怒吼一声,“岂有此理!怎会如此之巧!再等半刻钟,若还是联系不上元帅,即刻击碎帅帐中的帝锺!” 军中传令兵大声应喏。 也是在此时,一兵卒厉呼,“将军,天上!” 王煜闻言抬头望,只见一火红巨球拖曳千万里长尾破空而来,如灭世天崩。 王煜将军目眦欲裂,暴呼, “散!” ———— 朝歌东郊,司天监。 司天监虽在数年前改名为监天司并入了大祝寺,但由于这个衙门与大商朝同岁,比大祝寺的设立可早太多了,所以朝歌百官还是习惯以司天监称之。 司天监并入了大祝寺后,便更换了办事府衙,从原先的监天台搬至了完工不久的摘星楼。
监天台位于寸土寸金的朝歌城内,所以占地并不大,而且位居王都,高度上也有限制,随着大商朝对天界的戒备日益加重,这极早前建造的监天台便有些不够用了。司天监官员与一应观测卜算的法器搬走后,监天台便开始重新修缮改造,将来会成为大祝寺在朝歌的总枢所在。 朝歌东郊处的摘星楼是十来年前子受下令建造的,由后宫三贵中的苏贵妃负责督造,历时十四年完工,足有三十六层,高千尺。 摘星楼位于一口地气蒸腾的活xue上,楼上有无数灵纹,与上升的地气构成了一道名为“地涌金莲”的护楼法禁,能隔天人窥视。 摘星楼之巅,仿佛触手可及不久前才显化的云海。 两位老人在栏杆后盘膝而坐,一前一后。 后者衣着考究,头顶高冠,腰悬美玉,但面容却是怪异,有眼无珠,眼中长手,手中生眼,寻常人见着定是不寒而栗。 正是上大夫杨任。 在杨任之前的,是一个身着深紫袍服的年迈老者,老者须发皆白,银发以一枚暖白玉冠束着,整齐的长须拖至腹部,如一道袖珍瀑布,袍服上绘有周天星宇与四方神君。 老人看上去便是极老了,脸上皱纹颇深,但精神依旧矍铄,尤其是那对眸子,明亮如星辰。 大祝寺权柄日重,下辖四司,每一司都是庞然大物,所以在设立之初,子受便没有任命大寺卿,由四司各司其事,有要事便由四司少卿商议而决,但随着四司在面对仙宗势力时联系愈发紧密,四司无首、各行其事之局便有诸多不妥,于是四司少卿便屡次上奏请人王子受早日定夺大寺卿的人选。 然而子受心中早有定夺,那便是在督造城隍庙一事中表现出色的上大夫杨任,不过杨任虽浸yin宦海多年,心有沟壑,但对仙家势力却是相对陌生,尤其是观山、都水、通幽三司皆为新设衙门,行事都要摸索着来,子受原意便是让杨任先在四司各履职两年,再晋为大寺卿,可如今局势一日三变,大寺卿之位再空悬下去,属实不妥。 子受思前想后,终是寻得了一名极佳人选暂代大祝寺大寺卿一职,以其能力资历,四司之人应莫敢不服。 便是摘星楼上的这位紫袍老人了。 前司天监监正,前太师,杜元铣。 老太师为当朝资历之最,虽不是修行中人,却凭着一套自悟的食气法门活到了两百岁,实为人瑞,便是当朝闻太师与黄老边帅见着了,也得自称一声晚辈。 杜老太师生来不凡,左眼藏七星,右眼蕴残月,一对法眼据说能察彻三界,当年更是亲手指点过已故西伯侯姬昌的卜算之术。 老太师当年从太师位上退下来后,便因兴致就任了司天监监正的职位,年前受人王之托就任大祝寺卿,并招杨任为副,久坐摘星楼已有半年有余。 老太师仰望青冥,枯瘦的手指在大袖中微颤,突然说了一句, “火星移位,意在天河,让那几位也早做准备吧。” 杨任闻言脊背一直,不远处一个静侍道童连忙转身。 ———— 约一刻钟后,天空中突然出现了一个亮点,随后亮点急剧扩大,转眼间就好似变成了第二个太阳。 约过了有三百息的时间,天塌一般的巨响才碾至人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