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七六章 鬼谷先生,你可见过超越凡人的力量? (第3/5页)
体崩。” “秦,或二世而亡。” 鬼谷子笑了笑,忽然面带严肃的开口道。 “这鬼谷子果然不负盛名之下。” “以谋卜算未来,以谋而定天下。” “看着隐于这山间,可天下诸事都无法逃脱他的运筹。” “难怪每一代的鬼谷子都能够在天下搅风搅雨了,根本原因还是每一代鬼谷子都是智如妖。” 听到鬼谷子的回答,赵玄心底感叹的想到。 要知道。 鬼谷子可不是如自己一样,有着数千年的历史记忆的,赵玄熟知这一个世界的历史发展,这就是一种底牌。 而鬼谷子却完全是凭他的运筹推断出来的。 始皇死,天下分。 秦,二世而亡。 这不正是历史的进程吗。 若是没有赵玄的出现,或许在冥冥的天数下,这一切还会发生。 但是因为赵玄的出现,未来的一切都变了。 “难道秦王的其他儿子连一世都守不住吗?”赵玄又问道。 “老夫弟子将秦王诸子的基本都告诉老夫了。” “哪怕是其中最出色的扶苏,也不足以镇守一个初定的天下。” “毕竟,秦灭诸国统天下乃是以武定之,数十年内,必须以重典治之,以律法治之,这其中的手段并非庸人能够驾驭。” “如果是太平天下,那扶苏姑且能够以仁政治天下,能够成为一个中庸之主,但在这初定的乱世,暗流涌动,他的能力不足以。” “而你…秦武君赵玄。” 鬼谷子凝视着赵玄,一笑:“是除了秦王以外,唯一能够镇得住这暗流涌动天下的人。” “不过,在攻城掠阵之道,你的造诣或许已无人能及,但未来要作为一个君王,这些还不够,你还需学习王道,学习治国理政之道。” “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明君。” 听到鬼谷子对自己的评价,赵玄也面带笑容:“多谢鬼谷先生夸奖。” “你问了老夫了,现在轮到老夫问你了。”鬼谷子调味一笑。 “鬼谷先生请问。” 赵玄挥手示意道。 “如若你为秦王,统御天下,你该如何治理这天下?” “继续沿用法家?还是如何?”鬼谷子严肃的问道。 “若我为王。” “自当不会独尊一家,而是集百家之长,化为治国之道。” “法家乃大秦根本,天下之本,若无法,并没有了规矩,没有了规矩,天下必乱,规矩,不能破。” “但如若单单的以法家治国,重刑罚,于万民而言太过苛刻,如今的秦法也的确是如此,苛刻压民,大秦百姓心中敬畏,但也有恨。” “如此当以儒家仁道糅合,改秦法苛刻条例,以法治国,以仁义对天下百姓,再取百家之长,融入秦法治国,如此方可令天下安稳。” “唯有百家之长,方可大兴大秦。” 赵玄十分郑重的说道。 听到赵玄的话。 鬼谷子的脸上也带着一种震惊之色,似乎也被赵玄这从未有过的话给惊到了。 因为自这一方天下存在以来。 百家虽然都在应运而生,但是百家所尊之术,所尊之理念,大多不同。 百家在天下存在,竭力入列国发挥他们的才智,以图大兴。 而列国如若接纳百家之中的一家,大体就是以他一家之术施展治国,从未有国能够在其疆域内施行两家甚至于多家之理念。 比如现在的大秦。 之所以能够如此昌盛强大。 便是昔日秦孝公嬴渠梁得法家之大才商鞅变法之力。 以法家之力治国,变法强国。 开创了大秦军功爵位制的雏形,而在那时,大秦才走上真正的强国之路,为现在的大秦一统奠基。 在历史上。 秦始皇膝下有许多儿子,最有可能继承王位的是扶苏,可为何最终扶苏不能继位?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的儒家之道与大秦的国体不符,如果以他那所谓儒家治国,开口仁义,闭口道德礼仪,这刚刚定下的大秦天下绝对不会长稳许久。 而且为何最后李斯会与赵高一起合谋篡改遗诏? 李斯作为那等大秦重臣,站在了权位之巅。 却与一个宦官同流合污,卖了他多年忠于秦始皇的英明,这是为何? 那是因为李斯知道,他乃是以法家之才成为了大秦的廷尉重臣,如若扶苏继位,他心中信奉儒家,他的权柄绝对会被削弱,甚至于不得扶苏的器重,最终边缘化。 一朝君王一朝臣。 李斯是知道的。 为了他的权柄,为了他法家兴盛,所以他与赵高合谋了。 可见。 一国一家,这是何等的深入人心。 而赵玄现在的话。 取百家之长,融入律法,融于国策。 这是开天辟地的首次。 这是从未有人提及的。 看着赵玄这自信而霸气的样子。 鬼谷子也不由得瞠目结舌,被赵玄的话惊到了。 此刻站在他面前的人,宛若就是一个君王。 一言九鼎,说到做到的君王。 “去百家之长,融于国策。” “这可是从未有任何君王能够做到的。” 许久后,鬼谷子回神说道。 “别人做不到,那不代表我们父子做不到。” “如今大秦开创一统,有人做到了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