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8章:苏连正式解体轰动全球! (第2/2页)
头烂额的时候,叶利卿也不愿白白葬送了自己的政治生命,由于莫斯可基层代表候选饶名单上没有他的名字,他只好利用经济欠发达的卡累利亚州绝处逢生,成为了代表的一员。 1989年1月,苏连举行了十月革命后的首次自由选举,有接近9成的选民都把票投给了叶利卿。 从此,戈尔不敢再瞧叶利卿,最起码他的身上肩负着“人民的意志”。 在全苏大会召开之前,戈尔为了缓和关系,主动联系了叶利卿并和他会晤。 可此时的叶利卿早已看透了一切,他不愿意再相信旁边的这个人,表现出一副盛气凌饶模样。 戈尔习惯了指挥一切,他心里也咽不下这口气,在局势面前,他又不好直接和叶利卿发生争吵,只是把话题打开了:“今后你还有什么计划?你最后想要促成什么?” 叶利卿也在官场这么多年了,对于对方的心思也是一点就透,他只回答了一句话:“大会决定一牵” 而这句话,也足以让戈尔哑口无言。 到了1989年发生“东欧剧变”的时候,叶利卿已经表现得极为震撼了,不过那会的他也同样大受鼓舞,决定加快向戈尔摊牌的进度。 苏共的全会之前,叶利卿等人组织了大规模的活动,还喊出了“将多党制写进宪法”的口号,戈尔也彻底无奈了,他知道自己已经无法阻挡叶利卿,只好向对方妥协。 不过按照戈尔当时的想法,只要他能保证主宰的位置在自己手里,这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1991年年初,戈尔向立陶碗下了最后通牒,要求在立陶碗恢复苏连宪法的效力,很显然,立陶宛方面也并没有给出答复,后来也发生了一些事件。 叶利卿等人也借着立陶碗事件对戈尔展开了强大的政治攻势,他专门飞到了爱沙尼哑,和波罗的海三国最高苏维埃负责人商讨对策。
对于已无法挽回颓势的戈尔来,军事手段已经是行不通了,法律手段也无法发挥效用,戈尔只好静待局势发展。 果不其然,2月的全民公决中有超过9成的公民投票支持国家独立,波罗的海三国离开苏连已成定局。 作为苏连最大的加盟共和国鹅国,当时也并没有很快站在联盟这边,反而是叶利卿和戈尔在争权的时候对于民族分列主义浪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莫斯可的街头总是人满为患,不断提出让苏连主宰戈尔和内阁辞职。 2月19日,叶利卿在苏连电视台上发表讲话声明:“事情已经非常清楚了,戈尔保留‘改革’的同时,也不愿意进行实质的改革,他想要保存住现有的体制,保存强硬的中央集权。” 当大厦将要倒塌的时候,似乎谁都无法阻止了。 1991年8月23日上午,在鹅国联邦最高苏维埃非常会议上,还发生了尴尬的一幕。 当时,时任鹅国联邦主宰的叶利卿随便拿出了一份会议记录,竟然直接要求上司戈尔当众宣读。 作为苏连主宰戈尔面对叶利卿的行为显然充满了不敬,于是,他也当场表示拒绝。 可这似乎都在叶利卿的意料之中,他在现场独自签署了主宰令,并没有给戈尔台阶下。 也有分析指出:这场发生在“大厦倒塌”之前的插曲,似乎就是戈尔政治生涯的一个缩影,无论他是否真心实意地想要促成改革,都没有办法阻止苏连这座大厦的倒塌,甚至,还为其毁灭添了一把火。 两饶对抗一直都是很激烈的,这也让旁人都难以插嘴。 那年8月,戈尔去参加俄联邦最高苏维埃非常会议,围观的饶态度都十分不友好,甚至高喊出“辞职”。 戈尔在发言中也表现得十分不好,他话也一直都是断断续续的,随后就变成了叶利卿方面的质询。 叶利卿当着众饶面,严厉要求戈尔公开批准鹅国主宰于8月19号到21号所签署的所有命令,不过当时的戈尔甚至都没有看到命令里面的内容,于是就以恳求的语气:“我们还没有商量好要马上公开这些命令,这些都是秘密。” 叶利卿的语气也变成了呵斥:“这并不是什么秘密,这件事就是严肃的,这些命令是由整个集体专门起草的!” 在叶利卿的呵责之下,现场也有很多人鼓起了掌。 这一次,待到戈尔走下讲台的时候已经看起来踉踉跄跄了,几分钟之后,他又被邀请去了叶利卿的办公室。 有报纸这样描述二人此次会面的场景:在同叶利卿会面之后,戈尔就像是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他备受屈辱,而叶利卿似乎总是在幸灾乐祸。 1991年12月25日早晨,也就是今日凌晨,戈尔的衣帽间已经没有了服务人员,就连电话也几乎没有了,当时的情况是叶利卿已经控制了整个政府的通讯系统,还切断了大量的线路,戈尔的5部电话里只有1部还能够正常使用。 没有多久,这一,世界不同地区的苏连大使馆将会收到一份公告,通知他们将要成为鹅国的驻外使节,并且到了12月31日前所有苏连红旗将会降落,随之升起的是鹅国三色旗。 中午,戈尔的午饭是简单的三明治配上奶酪,吃完饭后,他去了一扇门后的房间,随后躺下休息,显然,他无法接受出“辞职”的话语,不过也得为即将的登台做好充分准备。 苏连没有了。 戈尔成了苏连的末代皇帝。 而叶利卿则是成为最大获利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