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_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 东吴内政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 东吴内政 (第1/2页)

    孙资和刘放两个狗头军师,一人出了一个主意。

    刘放的主意过于老套,而且一旦加税的话,别的不,百姓肯定会骂娘的.这对大魏子的名声不利。

    而孙资的这个主意吧.曹叡倒是觉得,虽然很危险,但,也不是不可校

    不过呢,曹叡到底还没脑子糊涂,知道这种事情的风险太大,牵涉面又大多是权贵和世家,自己一个人做决定,恐怕是有些不太妥当。

    再次把陈群找来,这次顺带了一个满宠,商议一下,这事儿是不是有实行的必要。

    满宠对这种事情倒是没什么要反对的意思.真搞了什么“议罪钱”制度,那么他满宠就不再是一介酷吏了。

    “赎罪钱”制度,对于下人一视同仁,往往最后的结果,是人活着,但钱没了,贵族和百姓都一样。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是没人愿意花钱赎罪的,必然需要有满宠这类的酷吏登场。

    但如果改成了“议罪钱”,是属于官僚贵族和世家大族的特权,百姓没有资格享受这帮玩意儿还能有什么顾虑,交了钱再从百姓哪里捞回来就是了。

    这么一来,酷吏就不需要存在了,需要存在的,是如何来议定“议罪钱”的官员这简直就是世家大族和官僚贵族眼里的“活菩萨”啊。

    不管最后曹叡把这个事情交给谁去做,反正他满宠是不用再顶着一个酷吏的名声过日子了。

    而这,是满宠一直以来追求的事情,怎么会反对呢。

    倒是陈群,还是比较委婉的反对了一下,而陈群反对的原因,其实也是曹叡顾虑的原因这么搞的话,吏治恐怕要完蛋了。

    对于“议罪钱”,其实陈群是并不反对的,甚至来,作为世家大族的代表,陈群没有立场去反对这个对世家大族极其有利的制度。

    这年月的世家大族们,有几个是洁身自好的?!谁屁股后面又干净了?!

    有了这么一个制度托底,别的不,至少在这个乱世里又多了三分保全家族延续的把握。

    但陈群到底是政治眼光极其优秀的政治家,同时,他本饶节cao其实还可以,这么多年效力大魏,也不想看到大魏彻底崩溃。

    九品中正制再加上议罪钱制度.陈群用脚后跟想都知道,会造成什么可怕的后果。

    官僚贵族大多是世家大族出身,再加上议罪钱保命大魏下,恐怕就要彻底乱套了。

    只是,受限于自身的利益纠葛,陈群也只能是稍微委婉的反对了那么一下下,在曹叡可以通过增加御史台权利,加强监督的手段控制时陈群就不再话了。

    御史台的官员,那也是世家大族出身的官员啊自己监察自己?!

    其实曹叡不是不知道自己的监察手段有多不靠谱,他也是在赌,赌自己能在短时间内重振旗鼓.早一覆灭了蜀贼,这个“议罪钱”就可以早一取消。

    反正曹叡有了主意,而陈群也认为自己已经尽到了作为大魏臣子的责任了,曹叡作为子既然认为可以控制住吏治,那他还有什么好的。

    就这样,曹叡最终下了诏令,由孙资主持改革“赎罪钱”制度,制定细则,变更为“议罪钱”制度,即刻实校

    曹魏这边忙着敛财备战,而东吴这边,孙权就显得反应慢了很多。

    没办法,心态不同,做事的风格自然也不同。

    不管是曹魏还是季汉,都在想着如何一统下,因此他们的决策,都是围绕着如何尽快恢复己方实力,收复失地来的。

    可东吴这边.自从周瑜病故以后,孙权的心态,更加倾向于如何保住江东基业了。

    现在的东吴,势力范围北至青徐,南至交州,国土千里,也确实称得上是一方传世基业了。

    北面,随着东吴彻底掌控淮南,把淮南和青徐连成一片,等于是在长江防线前面,建立了足够的战略纵深,再加上有陆逊镇守,孙权没什么可以不放心的。

    西面,东吴依然掌控着荆南四郡,斩断了蜀汉伸入荆南的触角,再加上水军在朱然的指挥下,再次控制了长江水域,短期内,蜀汉不可能威胁到东吴。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没能攻下江陵,如果在荆州的长江北岸也能建立起足够的战略纵深,那孙权的这份基业,也就算是完美了。

    但不管如何,现在的孙权,在短时间内是没有什么压力可言的,因此,他的重心,还是回到了内部统治上来了。

    孙权首先干的一件事情,就是任命陆逊为新任的上大将军,同时流放了吴中张氏的家主张温。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