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21章 为什么飞机上总是不安生呢? (第1/2页)
赵一理这一次选择乘坐的航班,是德国汉莎航空公司的LH453航班,从洛杉矶LAX直飞弗朗茨约瑟夫机场MUC机场而去,中间行程约为11小时多一点,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航班呢,赵一理抬头向作者白了一眼,有气无力的说道:“因为直达啊!切…” 实际上是他在国内的曾经长年累月的出差习惯所致这样的选择,一般从北方城市到京城,基本上都是晚间出发,第二天早上到达,处理完一天的公事后,晚间在乘坐卧铺车赶回单位。这就导致了他选择飞机也是想着省事,虽然是晚间起飞,不过第二天的下午就可以抵达慕尼黑了,因此登上了飞机后,心无旁骛的等着起飞。 LH453是一架大型空客,这一次赵一理选择的是经济舱,缘由却是依稀记得是哪个比尔说过的一句话:当有空乘将他认出他作为世界级的首富,居然乘坐经济舱时大为惊讶的问其缘由,比尔淡定的反问道:“难道头等舱会比经济舱先到达么?” 赵一理虽然以前平时也有一点点仇富,不过人生读档之后,却是看开了许多,有很多人的确是比我们有钱,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富人都是为富不仁的,他们中大多数人的财富获得,也都是凭借着睿智的头脑适时地抓住了机遇后才积累起的财富,世上获取财富的方式千万条,或许我们只是一时间没有找到适合我们的方式而已。 飞机开始滑行,又是一个新的征程的开始,心下难免感慨一下:这一世,从熟知国人的生活方式,一直到了美国后了解到美国人一生的历程,在同杰克的交谈中了解到了欧洲人的生活方式,感慨着,不由得很是认同了后来某个达人对这三类人一生的总结: 大多数美国人的一生: 0—10岁:参加野地考察等各种集体活动;10—20岁:谈恋爱和追梦 20—30岁:找份平凡稳定的工作;30—40岁:终于发现自己的追求,享受有房有车有孩子的生活。 40—50岁:常常在工作压力中度长假;50—60岁:享受教会生活,旅游 60—70岁:开始写回忆录,旅游;70—80岁:安度晚年 死后:一般进公墓。 大多数欧洲人的一生: 0—10岁:参加学校乐队,学习古典音乐等;10—20岁:组自己的乐队,进行各种尝试 20—30岁:严重受哥特死亡文化影响;30—40岁:乐队开始正式走黑色金属路线 40—50岁:回忆童真,开始过回“彩色”的生活;50—60岁:安定下来,寻找温情,过小生活 60—70岁:去教堂总结自己的一生;70—80岁:与子女一起安度晚年 死后:安心躺在一大片属于自己的土地上 大多数中国人的一生: 0—10岁:被迫学习各项课外技能,不断考级,多数是为了父母的面子和期望 10—20岁:死啃如山的书籍,应付如海的考试;20—30岁:到处投简历,着急自己找不到工作 30—40岁:成为房奴、车奴;40—50岁:为孩子的未来cao心,省吃俭用,努力存钱 50—60岁:终于有了自己的生活,却发现马上要退休,又开始担忧退休后怎么办 60—70岁:花费大部分精力养生,却发现还要养孙子 70—80岁:终于安定下来度晚年 临死前:发现原来一块墓地都贵得要死! 呵呵,赵一理一边回想起这一段精辟的总结,一边不禁有点思念老妈和meimei起来,这一次离家真有些遥远了,不知道她们此时此刻在做什么,会不会也在思念着自己,距离上一次在洛杉矶和家人用电报的方式联络完以后,真心对家乡那边落后的交通和通讯方式感觉到有些无奈。想到了这里,心下暗暗决定,到慕尼黑安顿下来后立刻与家里人联络,报一个平安。 飞机顺利升空,平稳飞行,空乘们开始分发航空餐,德国汉莎航空的这架飞机上,航空餐还是颇为精心制作的,简单吃了点东西后,空姐巡走间,看见他有些困倦,便递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