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一十三、来了吗?如来 (第3/3页)
来的输出,善导大师能说的话则是越来越少,只好开始负责顿悟,有些乍舌的拍起马屁,这话倒是如滔滔江水般不缺,还夸明府有“大慧根”,惹得年纪轻轻就已十八的欧阳戎奇怪,大师是怎么知道这事的?
说回来。 金刚经,全称《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所谓三句义,是一种表达式,其在金刚经等佛门经文中频繁出现。 是一种肯定的同时、又否定的句式。 例如金刚经中,一句经常出现的话……如来说世界,既非世界,是名世界。 大致意思是:如来说有一个世界,不是世界,它叫世界。 听起来很矛盾,像是一个文字游戏,装神弄鬼。 但可以稍微结合“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三境界来理解。 虽然并不全对。 在眼下静心的欧阳戎看来,佛门三句义触及的问题更深, 涉及到一个关于世界本质的问题……这个世界到底有没有实体? 若还是在前世考研的时候,欧阳戎会斩钉截铁的点头,当然有实体了,物理学不存在了是吧,世界不是实体是什么? 可是来到这方世界后,他接触到练气士的存在,他亲眼目睹了世界万物皆拥有的“气”的神话法则。 对于以往认知里,儒释道三教仅仅停留在教科书中的概念,欧阳戎有了新的理解,开始思索回顾。 再看金刚经三句义。 第一句话,如来说世界。 佛是说有一个世界,但你千万别把这个世界看成实体。 第二句话,即非世界。 如来立马否定掉了这个世界是实体的存在。 而第三句话,是名世界。 否定掉了世界作为实体,但是你又不能把世界直接否定掉,否则怎么解释当下我们所见所感的万事万物? 所以,它依旧是一个世界,但不是实体构成, 释迦摩尼认为,它是由“缘起”构成的,但本质是空的。 万事万物,自性本空。 那么能让人所触所感,又是怎么来的呢? 是由因缘聚合而成。 也就是缘起。 缘聚而成的事物,也会缘散而离。 所以才有——如来说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 这就叫缘起性空。 它是一个佛门各宗广泛接受的重要概念,若是不承认这一点,那就不是佛门宗派了。只是各宗对“缘起性空”的解读,方向侧重各有不同罢了。 同样,若是不同意“缘起性空”这一点,那就不可能理解大部分的佛门禅语。 看佛经会一头雾水,觉得不像人话,封建迷信。 例如当初地宫醒来,鹤氅裘老道突然问欧阳戎的。 何为圣谛第一义? 他答了廓然无圣。 但是当时的欧阳戎,只是逻辑上的理解,远没有现在这般深刻。 地宫内,默默嗅着空气中漂浮的佛寺檀香,欧阳戎沉默良久,突然转头朝呆呆枯坐的秀真道: “说来可笑。 “睁眼来到这座地宫前,我从不相信什么缘起性空,不相信什么缘生缘灭,直到后来,在千百般期待下,我兑换了归去来兮福报。 “在发现我永远也回不去的那一刻,我深深感受到了缘起性空。” 他摆了摆手中青铜假面: “以前一直坚定认为、理所应当永远存在的考研、亲情、家乡……在福报揭示的那一天,我知道它没了。 “回过头来,我突然明白这一项一项曾经生活里的条条框框,本质上全都是空空如也的。 “在经历了绝望狂怒、心如死灰、迷茫无助之后,我捡起这副阿山留下的面具,重新戴上,那天是新的缘起。 “我也开始深知,遇见的小师妹,遇见的婶娘,遇见的六郎,遇见的阿青一家、离闲一家,等等等等,这些正在进行的因缘情感,它们本质上一样,也是空空的。 “所谓缘起则生,缘散则灭,万事万物,莫不如此。 “但是,不知大师,你说,我能因为本质是空空的,就幻灭虚无,隐世遁空,去消极否定这些已有的吗?” 不等秀真回答一句“不知”,欧阳戎自问自答: “不。 “应当更珍惜才对啊。” 呢喃青年低下头颅,轻轻戴上面具,怀抱琴盒,站起了身: “不知大师,下次来看你。缘起性空,我与你有缘,与地宫有缘,与两次守我苏醒的绣娘也有缘,缘才是最重要的,期待下次。 “再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