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四章 安乡侯常羽 (第1/2页)
艾金岗叹了口气:“人家能悄无声息的进来,不杀一人控制住我们几百号人,有这种本事的人你追上又能如何?再丢一回人!” 肖玉也道:“大哥说得有道理,对方仅仅是教训了咱们,但没有彻底撕破脸皮,咱们见好就收吧,千万别再去招惹后山的山民啦!今后更要注意防御,不敢再有松懈!” 再说北护军的众军在天亮前全部撤离了黑松山,新军首次出击非常圆满,黑松堡被从内部击破,共生擒了一百多喽啰,二百多被关在了屋中失去了抵抗能力,十几个首领全部被“刺杀”,最难得的是没杀一个人,己方无一人负伤,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大胜利,更可喜的是还招揽了郭松等几十个壮小伙子,一队人高高兴兴的往回赶。 然而一路上赵遵却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兴奋,他的眼睛始终盯着北方的大山,渐渐地余雷等人看出了端倪,鲁诚忍不住问道:“老大,你看那山干什么?” “哦……没……没看什么。” 鲁诚哪里肯信:“拉倒吧,你这是没看什么的样子吗?” 赵遵知道自己掩饰的不好,可他并没解释,叫来了郭松:“郭兄弟,北方的这道大山叫什么名字?” 郭松手搭凉棚望了望远方的山峦:“哦,那是盔缨山,因主峰酷似头盔的缨子而得名,山中有一处名胜藏兵峡,相传是上古时期对北方的运兵密道,如今已经没人去了,到处都是荒草和落石。” 众人对赵遵投来了不解的目光,然而赵遵点到即止不再谈论有关盔缨山的话题,回到北护军大营,新军得胜的气氛立刻在军营中蔓延了开来,北护军的士气达到了最高。赵遵因为惦记长安的事务只在大营小住了三日便和北门轮岗的公孙输侯贤回了长安。班闰却在军营住舒坦了,赖在大营不走了。 回家的路上赵遵心中一直忐忑不安,自己一走就是小半个月,走的时候又没打招呼,刘贞肯定不会轻饶了自己,结果回家一问,十多天刘贞不曾来找过自己。赵遵感到既侥幸又意外。 皇帝带着朝臣和在京的宗室到渭河上游进行春祭,这些天长安城也略显冷清,突然安静下来的赵遵百无聊赖,阿玉非常能干,她把山一样的周典精编缩减,誊写成册,让赵遵读起来方便了很多,但其中仍有晦涩难懂的地方,阿玉便用她父亲经手过的案子为例讲解给赵遵听,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赵遵拿出了师父魏平君赠给的《鬼谷兵法》,打开卷轴取出了藏在里面的地图。 赵遵翻了几张终于找到了想要看的东西,黑松堡在地图上已标注了废弃的记号,可见此图成于魏朝建国之后,而盔缨山的藏兵峡边上却写着“尚可”二字,盔缨山的东侧还有一个特殊的记号,并无文字注释,看似个衣服的样子。 魏平君给的地图记载的都是十分重要的要塞和粮草军械仓库等,虽然画图的年份久了,但很多堡垒粮仓一直沿用到了今天,赵遵已经证实了一些,还有不少属于机密,包括旧皇宫的暗道。 之后的几天赵遵多方打探,朝中、民间仍没有一点用兵的传闻或者迹象,然而赵遵始终坚持自己的推断,按部就班的做着自己的战前准备。 最后他决定再去一次熊弼将军的府邸,毕竟是封不遗亲口嘱托的,赵遵一直关注着熊府的动态,每月都派人到熊府送钱送药,可是赵遵对熊弼的夫人非常反感,这个女人非常放荡,熊弼病后不久这个女人便和常羽在内的多个浪荡公子搞到了一起。赵遵派出的密探蹲守了半个月,汇报的内容把赵遵气得够呛,心里一百二十个不想去,可想到对封不遗的许诺,只能选择违心的去讨好这个坏女人。 初春的午后暖意洋洋,苗氏慵懒的躺在卧房露台的软塌上,这时小丫鬟突然跑进了屋,盈盈下拜道:“主母,有客来访!” 苗氏还未发话,一旁伺候的贴身丫鬟怒斥她道:“不睁眼的小皮子,没看到主母正在休息吗?” 苗氏今天的心情不错,并未生气:“什么客人?” 小丫鬟道:“回主母的话,是个年轻的公子,生面孔没见过。” “他说姓什么了吗?” “说了,他说姓赵。” “姓赵?”苗氏想不起认识哪位姓赵的公子,贴身丫鬟问:“是不是个子高高的,很年轻长相挺俊。” “对对对,也就二十岁左右。” “是他!”贴身丫鬟对苗氏说,“是封大将军带来的那位赵小将军!” 苗氏非常失望:“他准是来看望老爷的,告诉他我去城外庵观给老爷祈福去了,礼物留下打发他走!” “喏!”小丫鬟如获大赦。“回来!”贴身丫鬟自幼服侍苗氏,知其生性放浪,嫁给不解风情的熊弼一直都不快活,熊弼病倒之后她便守不住了,和好几个富家子弟打得火热,最近这阵子皇帝主持春祭,京城中有头有脸的人物都出城了,苗氏孤枕难眠郁闷了好几天了。贴身丫鬟知道赵遵的长相气质都能入苗氏的法眼,如果自己能促成他们的好事,一定能得到苗氏的重赏,于是问丫鬟:“赵将军是一个人来的吗?” “是,没看见随从,礼物也是自己拿的。” “什么礼物?药材还是财物?” 小丫鬟道:“没看到这些,他抱着一匹样式奇怪的布料,好像还带了一包上好的香料。” “哦?”苗氏大感疑惑,贴身丫鬟双手一拍,“我看他是开窍了!”贴身丫鬟比她的女主人还高兴,“主母,快换衣服去老爷屋吧!” 苗氏却摇了摇头:“把他带到这儿来的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