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战前之经济战 (第2/2页)
际上在作为皖省总司令时,就开始准备了。这一招同样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采购炼钢设备。1914年8月1日是个分水岭,在此之前,是和平时期,炼钢炼铁设备价格平稳,所以岳山至少采购了800万吨钢铁设备,当然,这些设备,其中有300万吨是1914年7月底之前由厂家负责运到东南;此外的500吨炼钢炼铁设备,则是1914年10月以后交货的,岳山相信,这一部分炼钢设备只要转手销售,就能赚大钱。 第二部分,采购钢铁现货。这个没法,国内基础差,几乎没有存货,必须得采购。仅这一项,岳山要求在1914年6月之前,东南的钢铁储备必须达到200万吨。 第三部分,钢铁与铁矿石“期货”。战争打的是什么,打的就是钢铁。所以,只要欧战一开,与钢铁有关的东西都会涨价,而期货的涨价则成为必然。为毛投资期货啊,因为期货是一种“保证金”制度,简单地说是用少量的钱就可以买到海量的期货。 应对欧战的第三招,同样是股票市场的投机,因为欧战爆发,与军工密切相关的产业,必须会获得极大发展,只要在1914年6月之前买定股票,然hou看情况在1918年之前抛售,再不赚钱也能赚个几倍的钱吧? 第四招,大量采购粮食。这一招主要是应对国内问题。东国,至少在1980年之前的数百年时间里,一直处于“缺粮”状态。作为一个以农立国的大国,粮食问题一直不过关,说起来也是一个笑话。1980年之后,国家将重点放在工商业发展,结果粮食多得吃不完。这其中的差距,值得人们深思。
岳山要在欧战中“翻本”,粮食是前提是基础。而且,一战期间,粮食也肯定是必须涨价的商品,岳山还依赖食品工业去赚欧战的钱,所以,得巨量采购粮食。 岳山要做这么投机之事,而东南的各项事业又不能放松,岳山哪来的钱? 这个问题,岳山只有一个办法:贷款确实,岳山大量地向银行贷款,除了向[太平洋银行]贷款外,密西西国的银行、泰晤士的银行、高卢人的银行,甚至蛇国人的银行、熊国人的银行都贷。袁大总统的“善后大借款”总金额是2500万英镑,年息5厘,分47年还清。岳山以东南的名义也向列强各大银行贷款,贷款金额自然要少一些,但也少得不多,总金额为2000万英镑,以东南各大企业资产、股份作抵押,年息5厘,1919年开始还款,1924年底以前还清。 如果岳山的手段就此,还算不上什么。岳山发明的各型迫击炮以及轻机枪,终因岳山拿出来稍为早了一点,引起了各国军方的注yi。所以在徐州之战后,各国使领馆到东南考察特别是拜访岳山的人员日益增多。 最初,岳山是坚持不转让技术的,只卖产品,要买多少迫击炮和轻机枪都行。为此,列强各国也订购了几百门,但作为营以下的步兵支援武qi,这两样东西不但装备数量大,而且还属于易耗品,当然自己可以研究或仿制,但没个几个月或一年谁敢保证呢?所以,直接买到这种新式武qi的生产技术是最恰当的。然hou,各国再在这个基础上研发新的产品。 好吧,岳山最后也没坚持。但有条件,根据各国情况。他愿yi以公正合理的价格出让这两款装备的生产技术对方纺制比较麻烦,因为有专利限制难以绕行过去,以示与各国的友好关xi,但有个前提,那就是借给岳山一笔钱。 由此,岳山不但收到了200万英镑约2000万大洋的技术转让费,还以此无担保地借贷到了各国银行总金额同样为2000万英镑的款项,其利息与还款时间等完全等同于上个2000万英镑。 岳山是在豪赌。各国也似乎有意豪赌。岳山是赌钱,而且在他看来稳赚不赔。各国是在赌人,赌岳山将在未来的中国政治格局中地位更高,权势更大,他们能够获得更大的利益。 本書源自看書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