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六章 杯水车薪 (第3/3页)
br> 杨一清言语多有慨叹,“而这几年,御敌的大捷都未发生在三边之地,而宁夏又在三边之西,近乎孤立于关隘之外,这几年宁夏除了一次次被鞑靼寇边进犯,还有什么值得称道的战绩吗?”
吴盈琢磨了一下,道:“要威宁侯……” 这就不得不提到王越的“贺兰山大捷”。 杨一清道:“所以我也要学一下王威宁。” “应宁你的意思是?”吴盈张大嘴。 要当初王越身为三边总制,从宁夏出兵,直捣贺兰山,出兵兵马数量也不过才一万多。 而王越所用的,也是化整为零——延绥副总兵、都指挥同知朱瑾领兵二千出南路;宁夏镇守太监张僴及总兵官、都督同知李俊领兵二千出中路;副总兵、都指挥使张安及监枪右监丞郝善领兵二千出北路。 王越本部则居郑 杨一清道:“王威宁和王新建能完成的事,我为何不可?宁夏一战,恐怕也是我一生最好,也是唯一的机会!” “嗯。”吴盈心中千言万语,也只能咽回去。 这就是硬着头皮也要往前冲了。 …… …… 随着杨一清在进宁夏之后便定下用兵之策,他的战略主张,也很快在朝中传开。 朱佑樘倒是不介意杨一清去折腾。 因为这两年,张周所主持的几场大捷,在外人看来都是全凭“折腾”得来的,没有一场是正经所得。 “派人,去把宁夏的用兵方略,传到南直隶,让秉宽看看,再以快马送信回来。”朱佑樘自己不做太多评价,他也懒得听大臣的意见,这会还是直接问张周比较好。 萧敬将朱佑樘的亲笔书函,以及杨一清的上奏等,一并拿了,再找人给张周送去。 他心里也在琢磨,若在此战中张秉宽真的不可或缺,那为何不召他回来,而是要这么舍近求远,去问他的意见呢? …… …… 南京城内。 朱厚照这几很得瑟,脱缰野马,什么地方他都去转悠。 也去参加文会,也去听曲听戏,还跑去各处游览,这可苦了负责暗中盯梢的徐经等锦衣卫。 杨鹏身在南京,没得到张周的调遣,暗中也在帮着保护朱厚照,在得知朱厚照经常出入人多的场所,很多时候都会脱离护卫视线的时候,他也很着急。 终于他等来了皇帝的旨意,也终于有借口去拜访张周。 而这张周刚去过应府,回来后在南京兵部衙门内会见了杨鹏。 “宁夏用兵了。”杨鹏拿着杨一清的上奏,还有皇帝的书函,交给张周。 张周看完之后,只是点点头。 杨鹏道:“张师您快些给个意见,陛下还等着。” 张周皱眉道:“总让我琢磨琢磨吧?从这里传信去京师,沿途换再快的马,也需要个三四日,何必心急?” 杨鹏低下头。 张周道:“杨应宁的冒险主义精神是有的,但就是有点不切实际。” “啥?”杨鹏瞪大眼。 “你不是要评价吗?来,找个人记录一下。”张周招呼道。 “不用,您跟的,的能记下。”杨鹏道,“或者您亲笔写,这样陛下更能认同。您的是……战术不切实际吗?” 张周起身道:“照理啊,我不该刻意去评价一个边地用兵的将领,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他有权力做出合适的战略安排,而且论治军的能力,他也未必在我之下,他按照实际情况做出的安排,我也没必要去否定。” “是。” 杨鹏心想,你都他不切实际了,还不否定? 张周道:“可问题就在于,他手上可用的兵马太少了。我明白他是想仿照王威宁,以用兵之奇绝,来换取局面上的主动。但王威宁是靠威名打仗的,他杨应宁则没樱” 杨鹏道:“不是还有安边侯吗?” 张周笑道:“所有他把朱知节派出去当先锋了啊。” “是吗?” 杨鹏这才仔细看过杨一清之前的上奏,随即好似明白了,原来杨一清跟皇帝,他到了宁夏之后准备先派朱凤出兵打游击,不是让朱凤当炮灰,而是当……先锋? 辞变了一下,瞬间感觉,杨一清从甩锅高手,变成用兵能人了。 不对。 张师可明确过,杨应宁不切实际的。 张周道:“输少当赢吧,或许鞑靼王子真就惧怕了这对组合,自行领兵撤了呢?” “咳咳,看来张师您对此战不太看好啊。”杨鹏道。 “没办法看好。”张周道,“我之前就跟你过,让我去面对这么个局面,我也没辙,靠名声打仗到底也不是什么正途。这种情况,除非给我两万骑兵,五百门火炮,我才能将鞑靼王子的五万精锐驱赶走,否则……杯水车薪啊。”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