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五章 就要你的人 (第3/3页)
“实不相瞒,其实我来南京,两件大事,第一件事也跟你透露过,跟宗室有关,这不求魏国公相助。但另外一件事,于江浙沿海造船,这就需要魏国公鼎力相助。”
“造船……” 徐俌当然知道唐寅在江南筹措钱粮的事。 但从别人手上拿银子,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张周道:“商贾出资者不少,多都是长远的投资,他们其实并不一定认为,出海能赚取到足够多的利润,其实我现在担心的并不是钱粮调度问题,而是人手。” 徐俌问道:“所以莱国公是想让老夫,从沿海卫所征调人手?” “这也无须魏国公烦忧,我怎么也参赞南京军务,调几个人并不难。”张周笑道。 “那……” 徐俌差点想。 你不要钱,也不要人,那你跟我提什么?你缺关系不成?我徐某人在江南地位再高,也不及成国公的人脉广泛,或者你莱国公如今在军中的威望,就算是那些反对你的文臣,他们也不得不给你几分薄面吧? 张周笑道:“我想让魏国公出面,主持此事。” “咳咳咳……” 徐俌这才知道,你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我的人。 你不图谋我的家产,居然想要我的人? 其心可诛啊。 张周道:“陛下委派了渤海巡抚,也就是唐伯虎,他在北方并无实际领兵的经验,但却在朝鲜境内促成了内部的变动。” “听了,有勇有谋。”徐俌提到唐寅,也没觉得怎样。 在徐俌眼中,朝鲜段位还是太低了,你唐寅有本事在大明造个反试试,瞬息能让你灰飞烟灭。 张周道:“但他始终是文臣,于朝中的威望不足,而未来数年,甚至是十几年,大明的海政将会成为重中之重,魏国公难道不想做一下开拓者?” “海政?”徐俌摇摇头。 他怎么也不会觉得,大明的沿海防务会成为薄弱环节,也不觉得“下西洋”会有什么成就,甚至都没觉得以此能得来什么好处。 张周道:“言尽于此,魏国公可以考虑一下。除非魏国公有回京师,为大明另外一件近乎于国策的内容……也就是出兵草原谋划。” “嘶!” 徐俌皱眉。 感情不帮你搞海政,你就想推我去九边喝西北风是吧? jianian邪啊! 你折腾皇帝和大明朝臣就算了,连我也要折腾!? 我怎么得罪你了? “戏班来了。”张周笑道,“魏国公好好考虑一下,我这么吧……海外有陛下所心心念念的东西,一旦得到……这世道将会大有不同。背后的功勋与建树,非行一般之事可比。” “陛下所念的东西?” 徐俌自然马上就想到了长生不老的仙草。 好似没有什么比这个,更能让皇帝去心心念念的。 但他却也并不相信这世上真有此东西……可要是这话是出自张周之口的话,可信度其实是提升了不少的。 而张周正是要让徐俌这么想。 只有你徐俌觉得,海外有一些超乎寻常的东西,才会可能上船。 不然告诉你,出海只是为了征服海外领地?为了积累资源工业大明?还是为了征服全世界?再或是把美洲的那些物产带回来? 往往是那些玄妙的仙家之物,反而能激发人求取的精神。 …… …… 就在南京大文会进行时。 草原上,王守仁的六千兵马也出辽关近两千里,进入到草原腹地,而他在草原上首先面对的,并不是一般的部族,而是直面察哈尔部潜藏在后方的部族人马。 察哈尔部是巴图蒙磕本部,其主要在东蒙古区域活动,跟朵颜三卫的领地接壤。 因为中途隔着沙漠,还有朵颜三卫作为屏障,而大明自开国以来对于辽东的用兵一向都是不温不火,察哈尔部就算是想破头,也想不到大明的军队会从辽东跨越两千里的距离,杀到他们的腹地。 不过察哈尔部内部也分成很多的派系和的部族。 王守仁首先面对的,只是有几百部族留守人口的一个部族,当他们在山坳之中将牛羊等齐聚在一起,由部族留守人马负责放牧,而他们的主力还在南边防备大明北上…… 不是他们的部族人口不想去劫掠大明,而是他们还没有资格。 真正能跟巴图蒙克去宁夏的,是察哈尔部的绝对主力,像他们这样边缘部族,还没那资格。 但大明军队要踏平草原的时候,对他们却是一视同仁的。 “少将军,已探清楚,方圆五十里内,并无其他部族活动的迹象。往北三十里,就是一片荒漠。”斥候将情报详细告知于王守仁。 王守仁很清楚自己身处险地,身在鞑靼饶腹地,用兵之前还是要先探清楚对方的情况,万一是陷阱,陷入重围,可就不妙了。 援军没有,突围也没方向。 王守仁道:“入草原十一日,尚未有任何交兵,就先拿面前的鞑子来祭旗!格杀勿论,人畜财货一概不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