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煌煌大日,其光可耀万古! (第2/2页)
大家聊一下我写这本书的初衷。或者说,是当初写叶唐系列的初衷吧。” 他轻笑了下,似乎在回忆着什么,“我小的时候,曾经仰望星空,时常幻想着在星空的彼岸,可能存在一颗和我们蓝星类似,却又不尽相同的星球。那里生活的人们,可能有着和我们一样的文化习俗,但却又有着不一样的传承内容。” “星空彼岸的中华,又朗诵着怎样的诗词?” “我不知道。” “但我却忍不住的去幻想。” “于是,便有了叶唐系列。” “我想,也许在另一个世界,那里可能是星空的彼岸,也有可能是宇宙的尽头。总之,也许会存在这样的一个世界吧。在这个世界里,也许真的曾经出现过刘禹锡、白居易这些璀璨而又伟大的诗人。他们在那个星球是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后世的华夏,留下了不朽的文化瑰宝。” “那是怎样的一个大唐呢?” 叶落的目光有些迷离,他说的这些话,亦真亦假,他憋在心里,没人能够倾诉,也确实有些难受。趁着今天这个场合,叶落索性说了说一直藏在心底的话。 当然,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叶落把握的还是很到位的。 这些话,倒也让现场的众人听的有些微微出神。 他们还真是第一次听叶落谈及创作初心。 原来,叶唐系列竟然是这样来的? 梦幻。 浪漫。 却又出人意料。 但仔细想想,却好似又像在情理之中。 毕竟,像是叶唐系列这样的旷世奇书,如果用平常的思维去思索,估计永远也不会出现了。 “在我的想象中,那是一个群星璀璨的大唐。”叶落的声音,这会也有些缥缈,他目光远眺,轻声说道:“有豪放乐观的诗豪刘禹锡,有豁达不屈的诗魔白居易,有悠然恬淡的诗星孟浩然,也有寄情山水的诗佛王维。更有着许多的诗坛妙手,文坛领袖,所以我又写下了元稹、李贺、贾岛等人。” “这样,大唐的星空,看起来才更加的璀璨。”
说到这里,叶落微微一笑,但很快,他嘴角的笑意又隐去,而是有些怅然的说道:“但,星空虽明亮,却不足以光耀万古。于是,我又提笔写下了李白。” 说这句话的时候,叶落的声音很轻很轻。似乎在喃喃低语,像是说给自己听的一样。 “诗仙……” 他轻轻的吐出了这两个字。 又停顿了片刻,才缓缓起身,声音依旧不大,“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叶落目光微垂,自顾自的吟诵着,“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所有人都是一愣,谁都没想到叶落会突然开始吟诵诗作。 叶落此时情绪极为投入,大家似乎在他的身上,见到了一直只存在流传中的那位盛唐诗仙的影子。 这是,诗仙的诗么? 很多人目露讶然,这首诗没人听过。 叶落也没有说创作背景,就这样突兀的念出了一首诗。 但奇怪的是,此时竟然没有人觉得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 仿佛,叶落吟诵起来,是那样的自然流畅。哪怕他们不知道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甚至都有些人没有听的太过清楚,可依旧被现场这种飘逸梦幻的气氛所感染,露出了一份心向往之的神色。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这是何等的气魄? 叶落此时确实很投入,他和别人不一样,他是真的见过李白那绝世的风采的。此时此刻,李白一生的轨迹,都不断的在他脑海中浮现。 他脑海中出现了李白那放浪不羁的大笑声,嘴中便不由自主的说出,“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这没头没尾的一句,却让人为之震颤。 叶落紧接着,又吟诵道:“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台下的记者此时已经疯狂了,扛着摄像机就怼着叶落拍,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在叶落的嘴里,有着一首又一首的诗词,所带来的感染力,比古文协会那冷冰冰的宣传文案,强上百倍不止。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叶落似乎不过瘾,一口气吟诵了二十多首从未出现过的佳作神品! 听的现场观众们,是心神摇曳、如痴如醉。 很多人都已经来不及思考了,还没反应过来这么多诗词佳作,到底代表着什么,就又听到主席台上的叶落幽幽的说道:“叶唐若无李白,则万古如长夜!” “煌煌大日,其光可耀万古。” 叶落此时很想说诗仙李白,当为叶唐第一人!但是,这句话他终究还是没有说出口。 不过,他此时的态度,其实就已经说明了一切。 谁见过,叶落这个原作者,如此推崇过他书中的人物么? 叶落坐回座位,不再言语。 而现场,却依旧是鸦雀无声。 叶落的一番讲话,实在是太过震撼。 不论是叶落所说的创作初衷还是后边的接续的二十多首诗词,甚至是最后的表态,都让人久久的回不过神来。 震撼! 他说的任何一个消息,都让人无比的震撼。 过了足足三分钟。 才有人缓了过来。 一脸惊叹的鼓起了双掌。 慢慢的,掌声越来越大。 最终,十万人的掌声,如雷鸣般经久不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