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 长官佐吏(2) (第2/2页)
舒晏调到外面去做一个小小的佐吏之后,用不了多久,恐怕连这个人都忘了,哪还有闲心计较!” 王衍听了王戎的分析,觉得也是这么回事,就道:“如此可行。只是眼下急等着安排,地方郡县可有现成的缺位吗?” “恰好有一郡太守缺位。” “哦,能从秘书丞转任太守,比玉可谓有幸矣。不知是哪一个郡?” “汝阴郡。汝阴郡太守丧母,要丁母忧,我打算将比玉选授汝阴郡太守。” “汝阴郡,那不是施、舒二人的本乡籍贯吗?本籍人出任本籍太守,这恐怕不妥吧?”王衍疑问着道。 “出于避嫌考虑,官吏选任的确是应该避开本乡的,不过凡事也不能绝对。眼下没有别的空缺,没法选择。而且舒晏这次请辞之意很坚决,若是让他去到别的郡任职,他肯定不会同意。但如果到他的家乡去的话,我想他应该不会拒绝。” “我也听闻他对他的家乡感情很深,但愿他不会拒绝。只是要安排他什么职位呢?” “职位么,既然要让他辅佐比玉,就必须要掌握实权,在郡中的地位须仅次于比玉,不能受别人牵制。” “一郡佐吏之中,又有地位,又有实权的,那就是郡丞了。” “正是郡丞。” “好,就这么定了。我现在就让舒晏进来。” 二人打定了主意,即刻唤舒晏进来。舒晏复又提出请辞。王衍故作惊怒道:“朝廷好意起复于你,而你却要请辞,这是何道理?” “赵王他......”舒晏说了一半,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往下说。 “赵王怎么了?” 虽有赵王逼迫,但有些话是不能随便说出口的。 王衍见他不回答,心里明白,也不追问。 王戎则接过话来道:“虽然是赵王提议起复于你,但终究是以朝廷的名义,你是替皇上效命,又不是为赵王。大丈夫应胸怀家国天下,此刻朝廷正是用人之时,你这样反反复复地请辞,岂是一个有担当的仕人所为?”
“呃......”王戎和王衍的这番话竟将舒晏说得理屈词穷。果然如此啊,两次请辞下来,他自己都觉得难为情。可要不是情势所逼,谁愿意这样! 王戎见他面带愧色,乘机道:“你的才名我知道,朝廷既然重新启用了你,就不能半途舍弃。但你不肯奉迎于赵王,就不可能在洛阳立足。也罢,就将你调到外面去,你可愿意?” 此话给了舒晏一个错愕,试探着问道:“调到哪里?做什么?” “到你的家乡汝阴去做郡丞。” “汝阴郡丞?”地方州郡之佐吏一般都是地方官自己选聘,司徒不会管这等闲事。舒晏万万没想到王戎会有如此安排,一时根本反应不过来。 “怎么?你嫌是个佐吏,不愿意做?” “王司徒说得哪里话!”舒晏淡淡一笑道,“我舒晏为官,为的是造福百姓,从来都不是为了高官厚禄。” “我也闻名你舒郎有此志向!如此最好,郡丞乃是郡守的左膀右臂,虽然只是个佐吏,却重要得很。若是兢兢业业,则大有可为。” 果然如王戎所说,舒晏去意已决,若是到别的地方去,一定是不肯的。可是要到汝阴,他就说不出口怎样拒绝。 祖父教导自己,做官不为高官厚禄,要为天下百姓做些实事。在舒晏心里,胸怀的是整个天下百姓,并非单单自己家乡的百姓。可是自己虽然有心有力,时局却不给自己一个够大的舞台。既然不能造福天下百姓,能够为家乡百姓做些实事当然最好不过了。 “你可答应了?”王戎追问道。 “呃——在下还要回去商量一下。” “商量?”王戎故意哂笑了两声道,“你舒晏向来雷厉风行,行事果断,原来也是个惧内的!这点儿事还要回去向内人请示一下不成?倘若你跟内人意见相左,到底听谁的?” 王衍听罢,则愈加调笑着道:“这个不必担心,舒郎情况特殊,他有两位夫人,三个人决定一件事,少数服从多数即可。” “哦?”王戎故意大笑起来道,“原来如此。只不知你的二位夫人谁跟你更知心呢?” 舒晏被这二位上官调笑得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实在挂不住了,当即决定道:“不必回家商量,下官答应就是了。” 二位王公的激将法得逞,相视一笑:“这才像话嘛。” “下官可否问一下,前任太守因何离任,原郡丞如何安置,继任太守姓字名谁?”舒晏打断二人的笑声道。 “前任太守因丁母忧离任,原郡丞另被他处选聘,至于继任太守姓字嘛,无需问,等你去了就知道了。” 舒晏辞别王衍和王戎,回去向芷馨和小默说之。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