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丹道实修 (第2/2页)
想的。 同时盘膝时左脚属阳在外,右脚属阴在内,这叫阳抱阴。 左手拇指掐中指午位,右手大拇指进入左手内掐住左手无名指的根部子位,这样两手相抱放在腹部,就叫阴抱阳。 因为子午这两道脉通寸、关、尺,而寸、关、尺三脉通心,心通脑,手掐子午是为减轻动脉撞心的力量,使其少生杂念,有助于入静。 丹经有云:“手脚和合扣连环,四门紧闭守正郑” 而后陈泽上半身自然坐直,不前俯不后仰,百会与会阴成垂直一线,将全身内外逐渐放松。 双眼似闭非闭,微微张开一线注视鼻尖,这也是为了安定杂念。 眼观鼻而心不在鼻,由观而达到忘观,外观其形,形无其形。 而所谓的鼻观心,其实是为了下颌微收,使气嗓管调直,呼吸自然流畅。 身体上的姿势摆好,接下来便是调息,这可是陈泽的拿手好活。 调理呼吸是初步入静的重要环节。 呼吸要求深、细、长、匀,而且得是腹式呼吸,这样才能深。 所谓细,即连自己也听不到呼吸声。 长,是将呼吸拉长,下降丹田,而且不能憋气,必须放松自然。 匀,即快慢均匀,尽量做到不去在意而能够下意识地自行调整。 此外打坐时心神要意守祖窍。 祖窍,即心,在眉心、双眼组成的三角形的正中间。 祖窍在丹道修炼中至关重要,是玄关出入,明心见性的门户,也是锁心猿拴意马的桩柱,还是延年益寿的阶梯。
而守祖窍的目的便是开玄关。 所谓玄关就是丹道修炼中,打开长生久视大道的一把钥匙。 “玄关一窍”自古以来便是历代内丹修炼家秘而不宣而又津津乐道的话题。 寻流求源还是出自老子的《道德经》:“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性命圭旨》中又云:“然此窍在身中求之,非口、非鼻、非心、非肾、非肝、非肺、非......盖此窍是总持之门,万法之都。亦无边傍,更无内外。不可以有心守,不可以无心求。以有心守之则着相,以无心求之则落空”。 历代丹经中的种种隐喻不一而足。 而以梁懿告诉陈泽的法,玄关并不是具体的身体部位,更多是一种抽象的概念,硬要的话大概就是人体行炁的源头关窍。 而炁本身就是玄而又玄的一种能量,因此玄关在不同饶主观感受中也各不相同。 对此梁懿给出的意见是先炼炁,炁足了玄关自然会显现出来。 实际上很多人执着于见玄关是在本末倒置,玄关是炁xue,若是元炁不足自然难以感受。 所以陈泽也不去纠结,趁着刚刚练完长寿功心神安定,这会儿就开始尝试入静。 所谓心静念止是先,意动神驰是后。 在丹道修炼中,精、炁、神三宝,神为主宰。 而神又分为元神和识神。 元神就是先之神,无思无虑,梁懿可以用潜意识来理解,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先意识。 识神则是后之神,是每个人后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认知、学习所形成的,性格、脾气、经验都包括在识神里面。 元神和识神的关系就像是白纸和纸上的图画。 再打个确切的比方,元神就好比是一套底层cao作系统,而识神则是在这个基础上安装的各种软件。 人们使用电脑都是通过软件来cao作,因此常常忽视了被掩藏在底下的元神。 这便是普通饶情况。 但被藏在底下的元神才是意识本源。 所以丹道修炼讲究的就是让识神退隐,元神显现当家作主。 只有让先的元神来主宰身体,才能够发挥出人体最大的潜力。 因为元神与生俱来,不受后杂念影响,所以对身体的精、炁有着最好最合适的自动调节能力。 这便是打坐入静的实质和目的。 因为元神无知无觉,所以收敛杂念,放空大脑就是为了管住识神,给元神让位。 老子讲致虚极,守静笃;庄子讲坐忘;佛家讲禅定;孔子讲心斋。 其实都差不多一个意思。 不止道佛儒三家,往远了,国外的冥想、灵修、观想、瑜伽等等也是如此。 纵观各路修炼流派,似乎都喜欢在入门阶段用类似的方法进行练习。 这便是大道殊途同归,只不过各家的叫法不同罢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