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末:我要做中兴之主_四十 得民心者得天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四十 得民心者得天下 (第2/2页)

文炳昏睡不醒,忽必烈感慨道:“大哥功高,却落得如此下场,朕心甚痛。”

    “圣上。”董文炳突然睁开眼睛,挣扎着行了个大礼,说道:“臣想到了,南兵用的是火药,火药,只是配方不同……”

    见状,忽必烈不喜反忧。

    即便他自带王霸之气,也不可能一句话就让垂死的人惊坐起,唯一的解释就是回光返照。

    果然,董文炳似乎没有生病一般,起来后脸色红润,对话如常。

    “臣初时惊了心神,因此以为鬼神相助,今日思量,其实有硝烟味道,必是火药无疑,南人改了配方,因此声如雷霆,威力巨大。

    新火药必为南人依仗,陛下当悬赏天下,求能制者,或以细作刺其机密。”

    “大哥忧国至此,朕……”

    董文炳似乎没听到,自顾自说道:“即便不能仿制,当令众人商议克制之法,天下万物皆有应对。

    陛下行王道,然多有不能体察圣意者,横征暴敛,侵占田舍,掠民为奴,陛下当以能吏治之。

    临安告破,众人皆以为天下已定,不以南人朝廷为意,轻敌无备,臣亦然,因此断送五千兵将,文用士元死于非命,陛下不可不察。

    臣将亡,不能追随左右,乞请陛下励精图治,推进汉法,稳固社稷,天下混一,臣自可含笑九泉。”

    忽必烈无言良久,道:“大哥爱朕至此,朕岂能负大哥?”

    君臣说了许久,忽必烈离开,董文炳又洗了个澡,然后招来次子董士选,说道:“吾以先人死王事,恨不为国死边,今至此,命也,愿董氏世有男能骑马者,勉力报国,则吾死瞑目矣。”

    话音刚落,气绝而亡。

    忽必烈收到消息,当即罢朝三日以示哀悼,只是阿术和阿里海牙先后传来消息,让忽必烈不得不重开廷议。

    “扬州溃亡两万有余,李庭芝从容收拢军民退往泰州,青田死三万军兵,崔斌以下多人被擒。竖子败兵,安能如此?”

    “臣死罪。”众人拜下。

    忽必烈一生气,所有人都跟鹌鹑一样,先请罪肯定没错的。

    忽必烈说道:“谁去平定南方?”

    众人不约而同看向了伯颜。

    倒不是不想立功,灭国之功谁不眼馋?只是那么多骄兵悍将,而且元汉其他族裔都有,一般人协调不了。

    论能力和资历,伯颜都是数一数二的,论亲疏,伯颜是正儿八经的蒙古贵族,论地位,左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伯颜本来觉得自己达成了灭国成就,已经有了功高震主的危险,准备躺平的,结果形势不允许,只得出列说道:“臣虽破南人临都,却未能克尽全功便轻敌得意,放纵宋人扶立新帝,负隅顽抗,终致前线大败,损失惨重。

    臣请南下,统领各军攻破温州,必擒孺口小儿献于阙下,以将功补过。”

    暗暗给自己的机灵点了个赞后,伯颜不得不庆幸自己的封赏还没确定,不然这话可就没法说了。

    “可。”想到董文炳遗言,忽必烈补充道:“派出使者招降南人小皇帝及其以下,另约束驻军,但有骄纵轻敌而失师者,纵兵侵害百姓者,皆严惩不贷。”

    “臣谨遵圣谕。”伯颜领命。

    当初伯颜南下攻宋之前,忽必烈对他说“昔曹彬以不嗜杀平江南,汝其体朕心,为吾曹彬可也”,不是说真的不杀人,而是严肃军纪、宽待百姓以收拢民心,实现长治久安的目的。

    整体上伯颜控制的不错,除了为威慑各地而屠了常州,并没有太过滥杀。

    所以有诗说“伯颜丞相吕将军,收了江南不杀人。昨日太皇请茶饭,满朝朱紫尽降臣。”

    宋朝人又不傻,要是元军总是大杀特杀,那肯定不是“降臣”,早就提桶跑路了。

    而阿里海牙在荆湖杀的多,并且大肆扣留俘虏、抢掠百姓为奴隶,导致各地抵抗不绝,并且时有叛乱。

    以前无所谓,随手镇压的货,不值一提,如今宋国有死灰复燃的势头,再这样搞下去,南方就要回到宋国怀抱去了。

    得民心者得天下,不止赵昰知道,忽必烈也知道,所以特意吩咐伯颜约束军纪,以巩固人心。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