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百一十三 旧仇新怨抢功劳 (第1/2页)
“不是老汉吹嘘,在这渡口撑船三十年,从没客人说船颠簸。 任凭他风吹雨打波浪急,都是稳如泰山。”罗老头似乎不怕被发现,一直吹嘘个不停。 “官军白日巡查得紧,晚间都是惫懒,个把时辰才来,足够老汉往返四次。” “师父别嫌弃竹排简陋,若是湿了鞋底,老汉便把宝刀还你。” “施主。”和尚忍不住说道:“贫僧觉得,竹排似乎在下沉。” “不可能。”罗老头断然否决,道:“没有似乎,不用觉得,确实在沉。” 话刚说完,罗老头噗通跳进了水里。 和尚一惊,刚要扑过去,只感觉脚下一空,整个人跌进了水里,尚未动作,两只脚都被拉住,如何都挣扎不开。 不一刻,和尚没了动静。 罗老头松开双脚,抓住和尚后脖衣领,把对方提到了水面上。 “剪径的……咕嘟嘟……” 和尚拳头没打到,话也没说完,又被按进了水里。 足足六十息,罗老头才把和尚提出来,确认他真的昏迷了,方才拖着游到了岸上。 “三哥本事不减当年!”孙老头笑着走了过来。 “老不以筋骨为能,若是年轻时,一刀砍翻便了,如何啰嗦许多。”罗老头从腰间取下牛筋,开始绑缚。 原来这竹排是活扣捆绑的,跳水时把绳子一拉,立刻就散了。 和尚纵使小心,又如何防备得住? 孙老头笑道:“若是年轻时,谁敢坐三哥的船?” “直娘贼,数你坐的最多,也没见你吃顿板刀面。” “兄弟没吃,却也没少帮忙啊。” 两人都笑,几句话的功夫,和尚被捆成了粽子,两人方才开始急救。 果真是好本事,只见两拳砸下去,和尚喷出一口水,随即肚皮起伏喘了几口气,缓缓睁开了眼睛。 和尚搞清楚状况,连忙说道:“若为求财,送贫僧过河后自有金山银海把与二位好汉,若是寻仇,贫僧方外之人,实无仇怨,乞请饶命。 贫僧只要过河,绝不敢去官府啰嗦半句,若有虚言,天打雷劈。” “鞑狗,事到如今还想欺瞒爷爷,实在是可笑!”罗老头砰砰两拳砸在光头上,说道:“看你头上,前黑后白,显是近日剃的头。” 和尚说道:“好汉明鉴,有度牒,贫僧真是方外人,就在常山丰源院修行。 头皮是因为俗家时秃的,也是因此出家,实非近日剃头。” 罗老头探手去怀里摸索一阵,果然有度牒。 本朝对和尚道士的管理主要依赖于度牒制度,但凡出家必须有这玩意,不然就是临时的非正式的,在外行走会受到打击的。 这玩意可不便宜,由官府出售,起步价五十贯,可不便宜了,度牒的买卖一直是朝廷的重要进项。 甚至贾似道行公田法时,直接以度牒代替交子,可见其价值。 “填了名字,不值钱。”罗老头把度牒扔给孙老头,又道:“送去官府,总能换些酒钱。” “好汉,贫僧私自下山,如何敢去见官,乞请饶恕则个。”和尚立刻就急了。 “果真是不见棺材不落泪。”孙老头笑道:“当年三哥行走水上,板刀面不知做了几碗,却无一条冤魂,一双招子谁不敬服,岂是你个鞑狗能瞒的过的?” 手上的老茧是常用刀枪,结实的肌rou是经常锻炼,略带罗圈的走路姿势是经常骑马……真和尚都是吃斋念佛的,如何能这样?加上北地口音和头皮前白后黑这個最重要的特征,妥妥的蒙古人。 “这厮不老实,见了官自有分晓。”罗老汉招呼道:“取扁担来,抬去官府。” 孙老头转身取了扁担,两老头抬着和尚往镇里走去。 为了防止元军偷渡,镇上驻扎了五百军兵,属于前哨基地的性质,把和尚交过去与送到常山县一样。 河边多草多淤泥,抬着人很难走,孙老头抱怨道:“直娘贼,端的沉重,莫不是要累杀爷爷!” “偏你流连勾栏,办事半点不中用。”罗老头说道。 “嘿嘿,有了赏钱,正好去寻秦娘子听曲。”孙老头嘿嘿一笑,唱道:“欲得富~” “上山入水卖茶盐~”罗老头接道。 孙老头又唱:“欲得官~” 罗老头又接道:“杀人放火受招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