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末:我要做中兴之主_一百一十五 试着迈出去一步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一百一十五 试着迈出去一步 (第2/2页)

 今日予尔兵千五,船、军民、官属自行招募之权,钱粮亦自筹,主持金田岛开发事,如何?”

    “臣谢陛下隆恩。”俞如硅心悦诚服拜谢。

    他不在乎自己如何,只要宁王安好便是晴天,假如皇帝突然挂了,他就是正经的皇亲国戚,区区流放算的了什么。

    “莫以为此乃流放,实为万世计。”赵昰说道:“想国朝早有此策,岂能有吴曦之叛?”

    南宋实封或追封王者七人,分别是蕲王韩世忠、鄜王刘光世、循王张俊、鄂王岳飞、和王杨沂中、涪王吴玠、信王吴璘,而吴曦是吴璘之孙。

    开禧二年,吴曦勾结金国,发动叛乱自称蜀王,身死族灭,吴璘八十年名望付诸东流不说,连香火都要吴玠子孙代为供奉。

    假如分封海外,吴曦就是有天大的野心也反不了。

    荒野之地,经营艰难,没个百八十年,你动不了知道不。

    “西周二百七十载,后为东周,其时国势倾颓,天子失威,诸侯并起。

    其国祚绵延,传承七百九十载而终灭于秦,然中国正统未失。

    今朕效古法,或可绵延万世而不绝,即便国灭,情愿亡于国人而非鞑虏。”

    俞如硅说道:“臣定辅佐宁王,甘为中原藩属,永世不变。”

    赵昰摆摆手,道:“百年之后,尘归尘土归土,何须在意。”

    “陛下圣明。”诸臣齐齐拍马屁。

    宁王封国,代表皇帝不是画大饼,而是正儿八经地和面了,等大饼做好,大家就可以美滋滋地开吃。

    当然,大家也看得明白,之所以让宁王封国,也是世事之下的无奈选择。

    中原动荡,忠臣良将不能离开,只有俞如硅这样能力不上不下却有足够名头的人去当小白鼠。

    皇帝无后却要有皇储,宁王就处于不尴不尬的境地中,现在好了,皇帝无子则宁王进,皇帝有子则远走海外。

    陈宜中说道:“陛下,所谓名不正言不顺,请赐宁王国封号,并加俞县男为国相,以便其招募军民筹集钱粮。”

    赵昰说道:“其国位于南方,又是宁王封国,便为南宁国,简称宁国,其余政事堂拟诏。”

    “臣磕谢天恩。”俞如硅美滋滋。

    亲王外戚毫无存在感,封国国相干的好,大概率青史留名,干不好也可能青史留名,比如贾谊。

    至于赵小三,毫不知情就被安排的明明白白。

    当然,皇帝哥哥还是很有良心的,一下子给了一千五百兵,这可是不小的投资。

    金田岛可没有国家,只要cao作的好,完全可以合纵连横完成占领,等到大体稳定,适应了气候,就可以大规模移民。

    至于失败……千五百兵的损失,朝廷还是能承受的。

    总之,开发海外的第一步,赵昰很是小心。

    至于说俞如硅什么时候出发,就看他能不能找到金主爸爸了。

    有人船钱粮就可以出发,不然就等着,皇帝要是着急就追投资,这不可能。

    安排了赵小三,打发了俞如硅,赵昰把话题转移到了海东路去。

    “朕以胡三省为天使巡视海东路,本意乃是察其近况,然海东路新立,诸事繁杂,官吏紧缺,胡三省留下帮忙,竟不得回,吏部,可有话说?”赵昰看向了章鉴。

    “陛下明鉴。”章鉴说道:“才能者以为海东路偏居一隅,不足以施展,平庸者以为海东路偏僻艰苦,不足以生活,因此难以派遣。”

    “私情岂在国事之上,若不愿听调,何不退居乡里?”赵昰有些火大,却又无计可施。

    强扭的瓜不止不甜,还可能有毒,真不能强制派遣。

    “自今日起,枢密使必起于军伍,丞相必经地方与海外,经历不足者不得任!”赵昰定了个原则,又道:“海东路开发太慢,当加派贤能,政事堂与吏部会议,月底之前,再调二十能吏前往。”

    章鉴无奈领命,陈宜中倒是无所谓,反正有人背锅。

    事情能定不能定的就这样吧,接下来到了大家喜闻乐见的时间——接见俘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