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36章 我的工厂,谁都别想走后门 (第1/2页)
田兴邦扶了扶架在鼻梁上的黑框眼镜,自嘲的笑道。 “我都这把岁数了,还能有什么机会?” 老汉问道:“我问你,你看的书是不是讲沼气的?” “是的。” 田兴邦将书册扬了扬。 【沼气实用手册第一版】。 这是国家开展沼气培训班时发的册子。 田兴邦奉若至宝,拿回家反复研究。 甚至在院里尝试着自己制造沼气。 因为这事,不少邻居暗地里埋怨呢。 实际上,沼气实用技术很早之前就有了。 民国时期,有位叫做罗国瑞的人在广东,修建了华夏第一个有实际使用价值的混凝土沼气池,并成立了“中国国瑞瓦斯总斜,专门建造沼气池和生产沼气灯具等,推广沼气实用技术。 到了五六十年代。 也就是近两年。 官方为了应对能源贵乏问题,多次推广沼气技术,并在各地成立学习班,发放沼气学习手册。 【鉴于大环境如此,最快更新请浏览器输入--到精华书阁进行查看 田兴邦本来是一名学老师。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他接触到了沼气,并被这种神奇的新能源震撼。 从那之后,他沉迷到沼气研究中不可自拔,后来甚至把工作也辞了,一门心思搞研究创造。 然而新技术的发展总是非常艰难。 未来走向充满了不确定性。 而看似吸引饶新概念,很可能只是“海市蜃楼”。 田兴邦闭门造车式的研究了一段时间,自信满满的出关,却发现县里并没有推广沼气实用技术的工厂,一身所学没有用武之地。 与此同时,因为他任性辞掉了工作,日子过的越发窘迫,老婆也带着孩子跑回娘家了。 田兴邦浑浑噩噩过了一段日子,到了现在,他已经安于“庸碌”了。 白就出去打零工赚口饭吃。 夜深人静的时候,偶尔会抱着当初视若珍宝的书册,思考当初是否选错晾路。 田兴邦曾听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二三十岁的烂漫夏,有人在路边捡到一支真枪,出于好奇,他扣下了扳机。 没有人死,也没人受伤,他认为自己开了空枪。 后来到了四五十岁,甚至更老的时候,走在路上,他听到背后有隐隐约约的风声。 这个人停下来,回过身去。 子弹正中眉心。 人生就是这样。 很多影响未来的重要抉择,回头看去,都只是生命中平常无奇的一。 老汉是田兴邦的“牌友”,两人算是忘年交,对田兴邦的经历非常清楚。 “这就对啦!” 老汉一拍大腿。 他挥舞着空酱油瓶子,手舞足蹈起来,看的田兴邦一阵心惊胆跳。 生怕老汉一个手滑,把瓶子扔到自己头上。 “你快点去报名吧,咱们县新开了一家沼气厂,刚把招工通知贴出来,只有十个正式名额,去晚了可就没有了。” “对了,有个硬性要求是必须懂沼气知识,但我寻思你不是刚好懂吗?” 田兴邦激动的站起来。 “沼气厂,你的是真的?” 老汉道:“那还能有假的?” “招工通知就在政府外的宣传栏上贴着呢,你不信自己去看,诶,你等等,我还没完呢.......” 老汉话还没有完,田兴邦就蹬蹬蹬的跑了出去。 他火急火燎的跑到政府大楼外面。 此时宣传栏前面围了不少人。 田兴邦扒开人群挤了进去。 凑到宣传栏前面,看着贴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