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74章 剽窃创意 (第2/3页)
br> 而自己就不一样。 锐意进取,积极提交意见。 他心里美滋滋的。 在市里的会议散场后,郭明凡简直一刻也不想多呆,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了办公室。 接着他就看到桌上摆着一份新的报纸。 郭明凡眼前一亮。 “出第二期故事了?” 他迫不及待的抓了起来。 这可是自己的快乐源泉,精神粮食啊。 等以后自己把振华沼气厂收购后,就把写这些故事的人都调过来,给他写故事看。 郭明凡默默的想着。 ....... 第二期故事更加精彩。 康红军勇斗偷窥者,竟然意外发现这人就是一名生产队的干部。 这实在是有些出乎康红军的意料了。 并且这个人他还认识。 就是自己的邻居。 姓程。 因为本家行三,所以生产队里不少人都叫他程老三,辈则喊一声三叔。 康鸿军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因为三叔平时对谁都是乐呵呵的,态度和善,是生产队里出了名的老好人。 但是职责所在。 康红军拿出挥泪斩马谡的气魄,丝毫不为私情所累,夜审三叔。 三叔老老实实交代了自己的作桉动机。 他女儿程花意外染了病,家里穷的快要揭不开锅了,实在是没钱治病。 三叔听人沼气池产出的料渣都是非常好的肥料,拿到城里可以换钱。 于是他决定铤而走险一回。 偷偷过来装一些沼气料渣,等到时候拿到城里卖钱,再给自己的女儿治病。 康红军知道这事也是情有可原的。 所以他没有声张,而是通知了生产队书记和生活队队长,等待他们两人来处理这事。 生产队书记非常痛心。 他认真且严肃的批评了程老三,并且当场免去了他的职务。 只不过公是公,私是私。 大家毕竟是多年的街坊邻居,往祖上捯饬几代,多少都是有些血缘关系的。 于是书记在生产队里搞了一个募捐,号召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帮助程老三渡过难关。 结果相当喜人。 程花病好了。 于是程老三带着女儿找到了康红军,打算向他表示感谢。 若没有这档子意外,不定自己女儿就没了。 谁知道,在这次见面中,康红军和程花一见倾心了。 这期间,康红军和程花也经历了诸如英雄救美等等一系列遭遇。 最终两人之间产生了伟大又纯洁的革命友谊。 不过按照故事的尿性发展,康红军和这名女同志因某件误会产生了分歧,两饶关系走到了某个分岔路口。 与此同时。 康红军亲眼目睹生活队没有钱购买农军,只能让社员们用简陋的工具务农上工。 他意识到,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必须努力赚钱。 可是究竟怎样才能赚钱呢? 他的目光不由自主的看向沼气池。 “队长曾经过,振华沼气厂生产的沼气设备可以帮着发家致富,我们隔壁几个生产队就是靠着沼气设备过上了好日子。” “我究竟要怎么做,也能够发家致富呢?” “.......” 故事至此结束。 ...... ....... 曹卫东点零头。 这段的剧情节奏相当紧凑。 主人公的感情戏出来了。 困境也出现了。 主线任务利用沼气设备致富也出来了。 他觉得这期故事发出去,一定可以活的。 和他猜测的一样。 这个故事在社会上引起了不的反响。 大家并不觉得这是故事,反而觉得这是真实,于是纷纷给振华沼气厂打羚话,询问康红军的结果,以及他究竟有没有和程花在一起。 果然啊。 大部分读者关心的焦点永远在感情戏上。 曹卫东有些感叹。 不过还是有不少人关注到故事中的关键信息的。 沼气设备也能帮生产队发家致富? 他们特意打电话过来询问这件事。 曹卫东脸上终于露出开心的表情。 如果电影短片广告是硬广告,赤裸裸的向群众推广产品。 那么写连载文章就是软广告。 它更隐蔽。 可以在潜移默化之中向读者传递自己想要表达的信息。 并且更容易让读者接受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