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抚恤 (第2/2页)
,敬陈祭祀。呜呼尚飨。” 诵读完这段祭文之后,孙传庭才合拢圣旨,取出一道兵部的奏疏。 “循国家故事,合兵部定制,此番抚恤亡魂,殁难者,概发五年饷银并折粮银,由同袍、同乡战友代领,崇祯元年十二月十一日于宁远,兵部尚书孙传庭核发!” 大头兵们或许听不懂前面的祭文,但后面这句话却是听的明明白白,再想到周围那围满校场的现白银便明白了全部。 朝廷是来发死难将士抚恤银的。 再也不是白死了!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先是震耳欲聋的齐颂万岁,再然后,零星的哭声开始传出。 孙传庭咬紧槽牙,忍住情绪,大手一挥。 “派银!” 几十名兵部文书捧起阵亡士兵的花名册开始现场派银,而孙传庭也回了自己的座位,袁崇焕问了一句。 “许多士兵早已家破,仅孤身一人,此银何往?” “那这钱就花在军中。”孙传庭说道:“将这银子买作酒rou粮食、买作冬衣棉甲,三军着其甲、食其粮,便为生死同命。”
众将动容,眼眶通红。 ----------------- 大明朝的抚恤银概由兵部核发,随后交驿站的驿卒送往士兵的家中,这是正规流程。 像这次到军营中发放,由生前战友带领,完全是朱由检考虑之后的意思。 关宁军士卒多为辽东之人,来自关内者占比极少,而辽东除去宁锦之外,已经尽数沦陷于后金,因此不存在派往故乡。 甚至有很多士卒都未必再有家人生还。 这钱发给谁? 按说就不需要发了,朝廷正好留下来可以省下一大笔银子,也是朱由检的意思,无家人可以荫受的银子朝廷也不留,全部留在关宁军中,留给阵亡者生前的同袍战友。 多添两身冬衣、多吃一顿酒rou。 生死同命! 至于一次性发放那么多现银,是否合适? 朱由检不是金融系出身,不敢自诩精通,但在前世,职权下有一个部门叫做政策研究室,里面都是各行业精英高材生,职责就是研究各项政府政策的可行性,民间谑称幕僚府。 耳濡目染之下,总还是要比这个时空的古人略懂一些的。 发放现银完全是因为,难不成朝廷还打算跟关宁军的士兵们探讨金融知识? 当兵吃粮天经地义,阵亡抚恤也是天经地义。 你朝廷不发抚恤银,和我们这些大头兵说金融知识,讲经济调控、通货膨缩? 不想发就别发,哪来的那么多借口。 军队系统是直接简单的,不需要那么多花花绕,要么发钱要么不发钱,就这么简单干脆。 所以,朱由检不能在军队面前自作聪明。 自以为是卖弄博学,只会让军队更加离心离德。 这么简单的道理毕自严也知道,所以他作为国家的户部尚书从头到尾都没有拦过朱由检一句。 至于这么一大笔现银进入宁锦,发到阵亡者家属手中之后会不会导致宁锦一带的民生物价崩溃,那需要朝廷在后面来帮助宁锦善理。 还活着的士兵只在乎一点。 就是这笔钱,朝廷到底发没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