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拘留所,嫌疑人竟是我自己_第二百四十九章 权威认证!,活着!,生死簿!【五合一求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九章 权威认证!,活着!,生死簿!【五合一求票】 (第4/6页)

什么那些记者在嗅到热点的一瞬间,就收拾东西赶时间去采访。

    若是时间一过,热点便不再是热点。

    “同理,没人会在一个奥运会冠军退役的时候问获奖感受,只有在最高光时,才会将这些东西记下!”

    “那么,时间就要再往前推算!”

    六个受害者,五十多岁的人,在推算到成年人的时候,最多能推算到四十年前!

    四十年的时间,别说徐浩了,就是国安,也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查到一点东西。

    “往前能推的时间太多了。”

    徐浩沉思片刻,随后摇摇头,紧接着面露坚决。

    “去查赵冬!”

    赵冬是谁?

    银行经理!

    “受害者必定会在某个地方被宣传过。”

    “凶手固有一套杀人的时间,以及杀人的顺序,那大概率宣传受害者的权威是有关联的,很有可能是同一家!”

    “作家,创业者,奥运会冠军,这些职业露面的地方太多,太杂乱!”

    奥运冠军,不说别的,在获得金牌的那一刻,估摸着就有几十家报社上门采访。

    要是作者就更多了,各种发言,各种发表自己的东西。

    而创业者就不说了,白手起家的创业,前期全靠给员工洗脑,且用洗脑招收人手,露面的次数更是数不胜数。

    说着,徐浩将赵冬的信息抽出来,丢在王超眼前。

    “银行经理!”

    “这个位置很特殊,基本没有可以报道的东西,他路面的次数不多,我们只要在他露面的渠道中,寻找是否有其余受害者出现的痕迹就行!”

    六个受害者同时查,并且还要看管六个现场.

    别说春华市了,就是江三市警力也不够,毕竟这时候全看内勤的兄弟,一线的想破脑袋也只能等内勤提供信息。

    “那咱们现在就盯着赵冬往下查?”

    王超明白了,他眯了眯眼,看着赵冬的信息,开口说道。

    “不。”

    徐浩摇了摇头,随后他看了眼时间。

    现在的时间是,凌晨两点半。

    今天是受害者死亡后的第一天,还有两天的时间足以让他们进行查案。

    不出意外的,第四天时,第七位受害者便会出现!

    想到这,徐浩揉了揉眉心。

    “现在先睡觉!”

    “等到白天,让内勤的兄弟在辛苦一点,然后咱们再查!”

    王超想了想,随后点点头。

    辛苦辛苦内勤的同志了!

    这一天,徐浩一早起床,直接分出人手,去调查新的思路!

    这一天,李响有点摸不着头脑。

    这一天,内勤的人在骂娘,当然,他们也没力气再骂娘了。

    这一天,赵谦看着李响那习惯了的样子,只觉得心累,从警二十余年,他第一次因为事情繁忙而生出退休的心思,这一刻他比张滔都想退休!

    次日,中午。

    “你小子到底在想什么!?”

    “都查了一天了,你要查这玩意的思路总得先和我们说说吧!”

    昨天徐浩等人负责处理信息,忙的饭都没吃几口,一个个的更别提洗澡了,头发基本全成鸡窝状。

    李响看着徐浩,骂骂咧咧的说道。

    徐浩死来想去,随后将自己与王超那灵光一闪的思路说出。

    半晌后,李响严肃的对着赵谦开口。

    “让内勤的同志辛苦辛苦吧!”

    他们目前没有查到什么。

    没办法,赵冬的年纪太大了。

    他是什么时候开始展露才华,能有被宣传的高光时刻的?

    三十岁!

    二十多年前!

    那是个什么时代?

    七十年代!

    那时候,记录东西纯靠纸质,只要稍微有一点动荡,信息全部消失,没有半点留存的可能性!

    甚至说就是现在,也才逐渐开始将备份上传到网络。

    所以,内勤最常用的数据库,基本没用了。

    要知道七十年代,那时候的报道,可不会登上网络,更不会被数据库所存储。

    “换个思路查!”

    徐浩想了想,眉头一挤,他现在意识到了一些苦难。

    报社,是会倒闭的,新闻频道,也是会被下架的。

    如果当初凶手看的报社在还没进入到互联网时代便倒闭,那他们想要查资料可不是一般的难!

    “之前我们的思路是从受害者的视角来找报社。”

    “现在我们从记者的视角,去查受害者!”

    “报社肯定不多,就算是曾经有报社倒闭,那其中的记者必然不会直接自杀,而是会去其余报社继续当记者!”

    “在现有的不多的报社中,我们去找之前所经历过报社倒闭的人去查!”

    一般情况下,报社是很难倒闭的,因为他们的背后是官方。

    但并不是没有倒闭的。

    警方想要的是报社中是否宣传过受害者信息的资料,但在那个年代,报社一倒闭,什么资料都没了。

    就算存在,他们也无从查起。

    所以,不如去找拥有记忆的报社记者。

    受害者的高光时刻很多,还有些事十年内取得的成就,那报社等组织就算倒闭,时间也不会特比提前,这种情况下,记者必然还会有点印象!

    而现实也确实是如此。

    “查到了!”

    “鸿星报社,主编曾担任过六州报社的主编,具他所说,赵冬,以及詹金宝,曾经在他所主导的期刊中出现过!”

    第三天晚上,十点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