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伐唐开始 (第2/2页)
说兄终弟及乃是先皇李昇的遗照,于是下诏封李景遂为皇太弟。 皇太弟,储君的一种,简称太弟,经选定继承皇位的皇弟,为以后的继承人。 通常太弟的居住的处所和太子一样也称东宫,不过东宫官属会随之改名,例如太子太傅改称太弟太傅,太子洗马改称太弟洗马。 据说皇帝不立太子而立太弟,本来不外乎是因为无子或其子尚年幼,部分是皇帝一开始就有传弟之意。 这也是为了自家的江山稳固,反正都是自己一家人做皇上,没有外人。 但是在历史上,皇太弟能继承皇位的少之又少,或者说没有,一开始被册立为皇太子的人,结局都不是很好。 随着皇帝有子,或者自己的儿子渐渐的长大,皇位的竞争就更加的激烈了。 况且李璟的儿子和李璟的弟弟根本就相差不了几岁,这样就让李璟的长子李弘冀很不服。 李弘冀为人沉厚寡言,却有非凡的军事才能,在军中的威望很高,军中都很服气李弘冀。 在灭掉楚国的战斗中李弘冀更是功不可没,因为功劳被封为燕王。 在南唐的朝堂上,大臣们正在向他们的皇帝李璟禀报最新的消息,首先说话的正是皇太弟李景遂。 “启禀皇上,周军正在率领我大军进犯我江北了reads;。” 李璟听到这里眉头一皱: “周朝廷我们和大周一向是井水不犯河水,为什么进犯我江北呢” 李景遂又再次奏道: “是呀,还有吴越的钱俶也是进犯我边境。” “怎么这一下子南北都有战事,他钱俶有这么大的胆子”李璟这个时候居然还问这些问题,关键是如何应对呀。
这时候他的长子,受封燕王的李弘冀发表自己的看法: “父皇我认为这是周朝廷的夹击政策,意在牵制我军的注意力。”其实这个李弘冀还是有一定的眼光的。 一下子就切中了要害,这下子朝堂上的众人也是回过味来了,还是燕王厉害。 李璟也是点了点头。 “父皇,儿臣请命领兵去江北,抵挡周军,儿臣一定能够阻挡住大周,凯旋。” 李弘冀看到自己的老爹也赞成了,自己的看法立刻就请兵出征,建功立业。 可是李璟也会死担心自己这个儿子,虽然骁勇,但是他不熟悉江北的情况呀: “你对江北不熟悉,万一。”李璟的几个儿子都早死,现在就剩长子六子和第七子,所以他还是很在意自己的儿子的。 “皇上,既然燕王想为朝廷立功,那就让燕王领兵去防御吴越,吴越军好对付。” 南唐也是快完了,这个时候还在内斗。 果然李弘冀听到李景遂的话,就大怒; “皇叔,你说吴越军好对付,你是看不起我” “燕王你太多心了,我只是”李景遂也是不敢示弱。 “臣弟建议派姚凤和皇甫晖领兵江北reads;。” “父皇儿臣” “够了,孙晟你怎么看”李璟制止了自己的弟弟和儿子的争吵,转脸问自己的大臣。 孙晟,原来的名字叫做孙凤,又名忌,密州人。是李璟的宠臣。 孙晟这个幼时勤奋好学,更加擅长作诗,文采很好,但是有轻微的口吃。 他在年轻的时候曾经道士,公元九二八年奔于吴,等到李昇建立唐国后。 李昇任用他为同平章事,也就是宰相。李昇的儿子李璟即位后依然任用他为相。 此时听到李璟问他,立刻跪奏道: “陛下,臣赞成皇太弟的建议,派姚凤和皇甫晖出征江北,燕王率兵抵御吴越军。” 其实这个孙晟是李弘冀一派的人,他说这话是有自己的用意的,正是为了既让李弘冀立功,又不让他犯险。 另一位宰相冯延巳也是点头称是。 于是李璟下令: “皇甫晖、姚凤为江北统帅,冯延鲁、何延锡为都监,弘冀领兵破吴越,就这样吧。” 李璟的圣旨只是大概的意思,很多人原来的职务还是需要具体的安排的。 具体的李璟任命神武统军刘彦贞为北面行营都部署,率军两万前往寿州驻防; 同时任命奉化节度使、同平章事皇甫晖为应援使,常州团练使姚凤担任应援都监,二人率军三万前往定远。 此外,李璟召回了镇南节度使宋齐丘,并与他一起商谈军队指挥事宜; 并任命翰林承旨、户部尚书殷崇义担任吏部尚书,管理枢密院。 大战一触即发。.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