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零章 船要烧,弩要夺,局势间不容发 (第3/4页)
是东吴使者诸葛瑾的儿子,如今我已经被‘大伯诸葛子瑜’过继给‘父亲诸葛孔明’了,此事…大伯已与家父书信商议过了,此番前来…就是为了赴蜀中!家父乃诸葛孔明!” 啊…啊… 随着诸葛恪的话,关麟大惊失色。 他心头惊呼。 ——『这也可以?』 ——『等等,这不对呀!』 关麟当即就回过神儿来,按照他的记忆。 诸葛瑾过继给诸葛孔明的…是他的二子——诸葛乔啊。 那诸葛乔体弱多病,到蜀国后,还被封为驸马都尉,诸葛亮对他管教甚严。 最后也是因为体弱多病,在督运军粮的过程中病死了。 关麟微微的蹙眉… ——『明明是体弱多病的诸葛乔…怎么就变成这身形健硕的诸葛恪了?』 当然…关麟哪里知道? 之所以这过继的人选从诸葛乔换成了诸葛恪。 他关麟,不,准确的说,是他“洪七公”在其中起到了何等决定性的作用! … … 襄阳城,衙署。 今日一整个上午,满宠始终在大堂中来回踱步。 倒是文聘气定神闲的跪坐着,眼眸凝起,似在沉思、冥想着什么。 终于… 一名斥候来报,“禀报满府君、文将军,已经探明…关羽于伏虎山停靠了两百余艘战船,均因为枯水而搁浅,守卫者不足三百人,反倒是其余三处军帐严阵以待,似隐隐有伏兵。” “——好!” 重重的一个好字。 满宠等了一上午,总算是等到了这一条消息。 反观文聘,他第一时间起身,自昨日赶来襄阳城,他就从未卸甲。 此刻…昂然站起,一身铠甲凛凛生光。 他轻蔑的笑道:“呵呵,此前荆江战败,付出的一切代价都是值得的,究是强如关羽,也有疏忽的一刻!” “哈哈哈…”满宠像是释然般的长呼口气,他连忙道:“襄阳城的兵马统统归文将军统御,若能焚烧了这关云长两百艘战船,那襄樊局势就稳住了…将士们势必军心大振,如此一来,坚守过这枯水期便有希望了!”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战场局势最怕的不是兵少,将寡,而是希望。 试想一下,原本关羽的关家军在涨水期就战无不胜。 曹军将士们盼星星盼月亮的就是枯水期来临。 可现如今,别说涨水期了,因为那偏厢车、连弩…就算是枯水期,曹军的骑兵也、也、也、也打不过。 那还有什么指望?驻守襄樊还有希望么? 而一旦…没有希望? 又何来军心?何来士气? 何来万众一心,其利断金呢! 可…若是关家军这两百战船一烧,那就不一样了,关家军“涨水期”的优势,瞬间变回了弱势。 反观曹军将士们,他们的弱势变成了优势,他们会期待着“涨水期”的到来。 久违的希望、久违的士气,不就…不就统统回来了嘛。 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行动,这是力挽狂澜的行动。 一时间,满宠的语气都变得有些紧张。 “副将牛金已经点好了骑兵,即刻就能随文将军杀往伏虎山…” “再等等!”与满宠的焦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文聘的淡定。 “等什么?” “等天黑!”文聘的眼眸紧紧的凝起,丝毫不敢有半点大意,“满府君,你千万记住,我们的对手是关羽,是连天公将军,连曹丞相都要畏惧的人,任何一个疏忽,都有可能致使全军覆没,致使襄樊陷入险地!”
这… 满宠抿着唇,他忽然能知悉,为何要等黑夜了。 黑夜中… 他们的行动才不容易被发现; 黑夜中,关羽才会对他们行动真正的目的产生误判; 黑夜中,才能… 不等满宠想到最后,文聘的话再度传出。 这次的是一句提醒。 ——“满府君,切莫忘了你的任务!” “我记得…”满宠的表情颇为严肃,语气更是一丝不苟。“我会密切观察那囤放偏厢车、连弩、木牛流马的关家军军寨…若船舶起火,他们派兵去救援,我就…” “——嘘!” 不等满宠把话讲完,文聘立刻比出了食指,示意不用多说。 这一场行动,注定是一石二鸟,一箭双雕。 在文聘的设计中,战船着火,关羽不可能无动于衷。 率军回援之下,那三处军寨势必空虚。 那时候,就是满宠杀入其中,将“偏厢车”、“连弩”、“木牛流马”统统掳走的机会,这是唯一的将“神器”收回,将攻守之势逆转的机会! 这船,他要烧… 这批军械,他也要缴夺! 一个都不能少! … … 荆州,江陵城内。 马良第一次见到糜芳如此执着的一面,他的眼神中是深深的执念与坚决。 马良不知道…云旗究竟是如何让一个太守,能为他做到这种份儿上。 但…马良清楚的是,在筑新城这件事儿上。 关麟是找到了一个坚实而又可靠的战友。 “——季常啊,此前那筑新城的事儿…你也不帮我说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