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梦行者_第十章 现实流体化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章 现实流体化 (第1/3页)

    第一道题目先是给出了一大堆包含有很多“S”和很多括号的恐怖的公式图,然后是一个像个举着鼻子的大象似的怪模怪样的机器,最后还是一大张数据表。

    题目要求的是,通过归纳和计算,把概率计算结果尽量接近1。

    “这个我看出点端倪了,这玩意是个大炮。”王巨君一本正经地说。

    “乔小姐,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前面这堆公式,难道是用哥德尔数编制的编码么?”霍鹰疑惑地问。

    “你说的有道理。”乔安娜点点头,“按照这上面的英文说明,这个设备恐怕是一台调用了哥德尔数编制的编码进行调试的,具有自我学习机能的人工智能机器。只不过……”

    “请等一下,拜托诸位,晚生是文科生,”安家宜很窘迫地说道,“能不能用我能听得懂得话来解释……”

    乔安娜点了点头,说道:

    “目前,逻辑最严密的数学语言,就是用哥德尔数编制的哥德尔语言。

    哥德尔语言是解决第三次数学危机的一种方案。

    第三次数学危机是由当代著名哲学家罗素提出的一个关于集合论悖论,用白话举例子就是:假如一位理发师只会给‘不会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那么,这位理发师能不能给自己理发呢?

    这话在外行人看来就是诡辩和抬杠,但在数学家眼中,这是一个致命的问题,动摇了集合论这一当代数学基石。

    我不想给你引用哪怕一个数学公式,我怕你嫌烦,或者看不懂。

    总之,我告诉你结论,就是库尔特·哥德尔提出了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成为化解罗素悖论的一个有效手段,拯救了当代数学界。

    这一个数学过程的科学应用,就是电子计算机的发明。

    阿兰·图灵、冯·诺依曼和朱传榘等科学家设计了当代电子计算机的基本架构,而之所以计算机能够进行逻辑运算,背后离不开哥德尔的逻辑学的成果。

    目前的电子计算机所使用的二进制语言,并没有能够完全实现用哥德尔数进行编制。

    因为从理论上讲,电子计算机的计算能力是有限的,计算机不可能无限枚举所有的可能;或者从另一个角度上说,假如电子计算机试图通过枚举所有的可能来获得100%准确的结论,那么,消耗的能量和时间将远远大于可承受的范围。

    所以,当代的二进制电子计算机,严格的讲,计算的结果都是‘无限接近准确的’,而不是‘绝对准确的’。

    我刚才试图向你解释一个结论性的内容,即,在咱们这个世界上,特别是宏观系统下,实际上潜藏着一个矛盾,是所有哲学家和科学家都极力回避的,即,现实的确定性。“

    “现实的确定性?”这是安家宜极端感兴趣的话题,于是打起十二分精神认真听。

    乔安娜接着说:“在数学上,‘现实的确定’可以是用事件发生的概率来表示。

    我举个例子。你如,你今天出门去,看到太阳升起来。这就是你的现实。”

    “当然……”

    “那么,太阳一定会升起来么?”

    “嗯,只要太阳还在的话……”

    “说的非常好。‘太阳还在’这件事,是100%必然发生的么?

    不是的!是个概率事件,只不过是个概率极大、极大的事件,但绝不是概率100%的事件。

    完全有可能,你早上出门,太阳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不在了,比如被外星人炸掉了,被凭空出现的黑洞吃掉了,或者其他什么莫名其妙的理由……

    所以,现实的确定性来自于事件发生的概率。

    假如能够计算出宇宙中某一件事的发生的概率,那就意味着你能cao纵、至少是影响到这个层面的现实。

    所以,科学家在设想,假如有一台计算机,能够进行完备的思考和学习,它的运算语言一定是用逻辑完备的哥德尔语言编辑的。

    这就意味着,这台计算机计算的结果,一定是绝对‘正确的’,而不是‘接近正确的’。

    当然,理论上,这样的计算机是不存在的,除非……”

    “除非什么?”安家宜疑惑的问。

    “除非驱动它的,不是电子,而是莱布尼茨单子。”霍鹰接着乔安娜的话说道。

    他指着屏幕上的一段英文说,“这是一台不可能存在的设备,因为,这不是一台电子计算机,而是一台莱布尼茨单子计算机。”

    “莱布尼茨单子计算机又是什么鬼东西?”安家宜感觉到,自己的脑袋已经要爆炸了。

    “这个我给你解释,毕竟计算机方面是我的长项。”霍鹰说道,“莱布尼茨这个人,你应该知道,他是和牛顿齐名的、同级别的大神。

    他曾经设想过宇宙基本粒子,应该是一种能动的、不能分割的精神实体,这被称为莱布尼茨单子——换言之,他认为构成物质的最小颗粒应该是有意识的,而不是如今人们认识中的那种完全绝对随机、绝对抽象、绝对客观的微观粒子。

    本题中给出的设备,就是假设存在一个由有意识的莱布尼茨单子驱动的——而不是眼前我们使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