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梦行者_第十章 现实流体化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章 现实流体化 (第3/3页)

的总重量也不过就是200千克,听着也不多。

    但这是基于电子计算机来考量的。

    假如是莱布尼茨单子计算机呢?”

    “这又有什么区别呢?”安家宜问道,“我实在是不懂这有什么不同啊。”

    “假如收集存储数据的,是莱布尼茨单子计算机,信息的质量就完全有意义了。

    信息的重量越大,莱布尼茨单子的活跃度就越高——它的熵值越高,它就越活跃,而由此导致,这台莱布尼茨单子计算机周围的现实稳定性就越低。

    这就是著名的‘贝叶斯样缪’,即确定性事件发生的概率会受到人择原理的影响,观察者的信息量越大,概率公式出现错误的可能就越高。”

    “人择原理又是什么?”安家宜傻里傻气地问。

    乔安娜白了一眼,用很不屑的语气说:“人择原理是宇宙学的基本原理。

    用最简单的话说,就是,假如这个宇宙没有被智慧生命观察到的话,这个宇宙就不能被称为是存在的。

    这不是神话,而是由很多物理学计算和观察的结果推断的。

    比如,著名的量子芝诺效应、也被称为图灵悖论的,描述的就是,当量子态的微观粒子被人类观察的时候,它们就不动;当它们不被观察的时候,就会到处乱动。

    观察者就好比是自习课在教室窗口后面探出脑袋的班主任,量子就好比是一班捣乱的学生——只要老师在看他们,他们就如如不动;只要老师的视线一移开,他们就猴急乱窜。

    虽然这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但我们的宇宙就是这么运作的。

    现实的稳定性完全取决于观察者是否存在。

    有一句很有名的话是,当你没有看月亮的时候,月亮在这个现实中是不存在。

    从另一个视角看待这个问题的话,就是,你用什么样的态度看待你所处的现实,你的现实从物理学层面就是什么样子的。

    当你以完全客观的态度观察时,这个现实就稳如磐石的。

    假如你牵扯到的信息量越大,比如你杂生的念头越多,脑子越乱,你所观察的现实就越不稳定,现实就会变得像被干扰信号的电视一样,满是杂音和雪花。”

    “你说到这里,我突然开窍了。”安家宜恍然大悟地说,“根本上说,就是随着人类制造的信息的数量越来越大,宇宙作为一个被人类这种智慧生命所观察的系统,就会越来越不稳定。”

    “应该谈不到整个宇宙,而只是与我们这些兼具‘信息制造者和现实观察者’的具体人身边的现实而已。”

    “我明白了,假如在后半部的流体力学公式中代入拓扑传播学表格所给出的数据的话,应该展示出这样一个结论:

    随着数据创造量越来越大,我们的‘现实’就会越来越‘流体化’。”霍鹰似乎也抓住了问题的重点。

    “流体是什么?”安家宜再次像白痴一样发问。

    “简单的说,流体就是这样的一种实体——当你给出一个无论多小的剪切力,它都会发生连续形变。

    你们看,信息不就完全符合这一点么?

    当你制造了一个信息,比如,你在网上发了一篇帖子,如果有人回帖、赞踩、转发,那么,这篇帖子就会造成连续性的现实影像。

    这就好比给这篇帖子里蕴含的信息一个‘剪切力’,这篇帖子的‘信息相位’就发生了连续形变。”

    “我明白了,”安家宜说,“简单的说就是,人人都是信息制造者的后果就是,整个人类社会的现实会变得越来越不稳定?”

    “是这么回事。随着互联网信息的泛滥,垃圾信息会越来越多。传播速度最快的,往往是充满抓人眼球的充满负面能量的信息。”

    安家宜突然想起《银河漫游指南里》的一个笑话——提问:宇宙里飞的第二快飞船,它的引擎是用什么驱动的?

    回答:是用坏消息驱动的。因为坏消息传得快。

    这个笑话太冷了,实在不适合在这个严肃的场合说,会被乔小姐骂的。

    “越来越多的垃圾信息,最终会破坏每一位参与其中的信息制造者自己的现实稳定性。

    这道题目教给我们一个道理——不要在网上散布垃圾信息。

    不散布垃圾信息这个做法,从物理学的层面上,这对每个人自己有实实在在的好处。”

    “虽然你说的不准确,但大概是这个意思。”乔安娜点点头说,“所以,我直觉感觉,这个设备大概是一个‘坏消息’收集器。

    从互联网上搜集海量的负面信息,然后用莱布尼茨单子计算机阵列处理,从而使这个计算机阵列所能影响范围内的现实将会流体化。

    题目要我们做一个漏斗,把互联网这个大瓶子里的信息灌到莱布尼茨单子计算机阵列这个小瓶子里。”

    “哦,原来如此。”安家宜歪着头,想了想,说出了一个心中的疑惑:“假如题目中所说的东西都是真的话,那么,吉布森公司搞出这些设备,是想干嘛呢?”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