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赵姬是个好老师 (第2/2页)
“宋芈“。 赵姬姓姬,祖先可以爬到管叔鲜的管国。 周朝时封了一大堆诸侯国,仅姬姓诸侯国前后就有106个。 周武王封其三弟鲜于管国,称管叔鲜。爵位,侯爵。势力范围在当时首都周围一片不大的地区,后世郑州管城区。 前1040年,武庚叛乱被周公率兵剿灭,管国被废。 其中一支又到了虞国,虞国后世在山西南部夏县和平陆北一带。 周王封周太王次子仲雍的曾孙虞仲。爵位,公爵。 前655年,虞国被晋国所灭。 三家分晋后,赵姬祖先就在赵国生活,直到她被吕不韦挑中送给了秦异人。 之所以还叫赵姬,不叫秦姬,因为此时名份未定。 这几日,他与赵姬偶尔交流,也发现时人口语并不是那种文言文一样的之乎者也哉挂在嘴边。 语气词是有的,该叹气时自然就“唉”,也会“嗯”,凡此种种,都带给他不少新鲜感。 另外,他还从中偷偷学习雅言。 赵正在别人眼中是个语言天才,他三十多年跟船跑海,学会的语言不下四十种。 不是那种特别精通的,至少在日常交流采买的时候是完全没有障碍。 在赵正看来,语言这东西就是要敢说肯学,放下架子和面子和人对话,琢磨分析语法和语气,再掌握些基本词汇,也就够用了。 他一个船上的厨子,也没打算当语言学家却能说那么多语言,这就是练出来的。
总之,雅言,很简单。 其实这时代帛书也是比较流行的,可惜这玩意是太贵,二则保存难度太大,三是使用不便,相比于布类,竹简反而方便,写错了就用刀子刮削。 赵姬拿着两根油亮黄竹棍,轻轻在筑上敲击,乐声清扬,正是刚才从赵正口中唱出的那旋律。 筑,乐器,十三弦,以竹击出声。 赵正想到了为荆柯送行的高渐离。 高渐离也是近距离刺杀秦王失败的呢! 此时李冰在蜀中开始造都江堰了吗? 秦王政迷信,好五行之学,周为火德,秦为水德,说实在的没掌握内核。 水德其实是水利啊! 搞陵墓和长城是兴土木,这不是... “笑什么?” 赵姬突然警惕,她看到儿子的表情,很诡异,像是嘲笑讥讽。 就这表情,要是让人看到,报告上去,非得挨几十耳光不可。 “哦,我在想,五行之说。”赵正笑呵呵。 “邹子的五行学?” “嗯,有些肤浅。” “到咸阳后不可乱言!须知祸从口出!” “已经有这成语了吗?”赵正心忖道,闭上嘴,合上眼,往后一倒。 雄伟驰道的尽头,是一座雄城,城门上石刻古朴“咸阳”二字,门侧垂着三丈白绫。 哗啦! “大王!” 车队中的秦国持戈军士跄然跪地,哀泣呼号。 另外那些赵国军士却面色复杂,眼中带着复杂心情,捏紧了手中的兵器。 秦咸阳城的地势北高南低,全城由北原向渭河逐渐低下,城市最北部是作阶梯状陡起的形势。 周室暗落,百年群雄并起,列国都想吞并彼此,但谁都没有旗帜鲜明的将统一天下作为基本国策。 周室号称“溥天之下莫非王土”,但真正敢将这一理想付诸实施的只有秦人,秦的建筑自然走向高台建筑风格。 咸阳宫所在的关中地区雄居黄河中游,地势西高东低,对黄河下游各诸侯国形成居高临下之势,统治地位优越,选择此地建立宫殿和国都透漏出的是秦国主君的雄心和抱负。 多少年来,虎狼之秦就是从这里源源不断发兵攻赵,犯下血海深仇。 去年十月,秦安国君赢柱守孝一年继位,不料三日之后,暴毙而亡,谥号孝文王,置寿陵。 国君之死,举国服丧,是以城门上挂起白绫,又立了新君,诸国皆派使者赶来吃席。 赵国为了交好秦国,也把子楚的夫人与儿子当作礼物送了回来。 [任务里程碑事件达成,到达咸阳城,开始体质改造]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