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七章 沤肥,新学之始 (第1/3页)
何晏盘算着怎么将损失降到最低的时候,才发现杨修还在外面等着。 “杨郎中!” 这一声,叫的可是格外的亲切。 毕竟,五百万钱呢! 曹cao能薅到弘农杨氏的羊毛,凭什么自己不行? 何晏的热情让杨修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不过一想到自己的任务,也还是硬着头皮与何晏周旋。 “敢问慎侯,这新学……” “这新学的要点,就是知行合一!” 何晏向杨修言传身教道:“这第一步,就是去种地!” 杨修:…… ———————— ———————— 时间:建安五年,冬十二月壬戌日己时三刻。 地点:许昌城郊的一块农田上。 人物:何晏、任峻、杨修、曹丕,还有若干没有台词充当背景板的屯田兵。 杨修脸颊微红,问起身边的何晏:“慎侯,你冷吗?” “不冷。” “为什么?” “因为我们脑子都很正常。” 除了杨修外,其他人都是穿着厚厚的绵袍,用看傻子一样看着只穿着短衫的杨修。 “阿嚏!” 杨修重重的打了一个喷嚏:“我以为百姓下地干活都是穿着短衣……” “穿短衣是不假的,问题是谁冬天穿短衣?” 对于杨修上演的这场“rou食者鄙”,何晏早已无力吐槽。 “曹丕,把你的绵袍给他!” “不要!” 曹丕死死拉着自己的衣裳,提防着随时可能动手来抢的可能。 “快点!不然杨郎中真的就冻死了!” 何晏不满的看着曹丕:“而且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丫得身上穿了三件绵袍!一个身上全是火气的少年,裹那么多小心生病!” 曹丕这才极不情愿的将外面的一件绵袍脱了。 杨修正要感激的上去接过来,不成想曹丕立刻呵斥了杨修:“别动!” 又从里面脱了一件绵袍,曹丕才将这里面的绵袍递给杨修:“喏!里面这件暖和一些。” 杨修当即感激的是涕泗横流,对着曹丕好一阵道谢。 但在身旁早已看透真相的何晏却是眯起了眼睛。 曹丕之所以给杨修那件……大概率是因为外面的那件绵袍比里面那件好看些吧? 不过。 以曹丕的性子,居然是能说出“里面那件比外面的暖和”这种收买人心的话术,显然是一个极大的进步。 “难不成贾诩已经开始教导曹丕了?” …… 就在何晏纠结此事的时候,杨修终于是穿好了绵袍,抹掉鼻涕就来到何晏身边问道:“慎侯,今日唤我们来到底所谓何事?” “对啊!何晏!你把我拉出来干嘛?” 曹丕的怨念明显比杨修的怨念要强很多。 “还有!上次你回去到底和爹说了什么?为什么我一进去爹就拿马鞭打我?” 何晏瞥了眼曹丕:“叫你来还不是看你这几天在司空府里闷的慌,想让你出来透透气,你要是不愿意就自己回去!” 哦豁? 曹丕细细一想,发现自从曹cao回来后对自己的约束确实强了不少,甚至还派了贾诩来给自己当老师。 如此一来,曹丕确实是没出过几次司空府,拘束的很。 于是乎曹丕立即露出自己一口大白牙,对着何晏喝彩:“何晏!够仗义!” 这次,是杨修和任峻等人用那看傻子的眼神看着曹丕了…… 何晏也是欣慰的点点头,暗自松了口气:“还好!便是贾诩上阵也把曹丕救不回来!甚好!” “咳咳。” 安抚完曹丕,何晏才朝着杨修说道:“此次唤杨郎中来,主要就是为了体验新学的“知行合一”。” “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新学讲究的就是个事必躬亲。” 何晏这时看向自己的叔父任峻。 任峻走上前来指着脚下的两片土地:“这是慎侯特意让我找来的两片田地。” “这两块田地在水土上并无差异,但是去岁收成却是相差三成!” 三成? 杨修听到这个数字后也是皱起眉头。 三成在一块田地上自然不多,但若是一亩呢?一顷呢?乃至数百顷呢? 这个差距,足以差出一个大郡的粮食出来,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任峻也没有卖关子,而是说出了答桉:“这两块地虽都是屯田所用,但其中一人常去河边挑些草塘泥来铺到田里,还有一人则没有去挑过草塘泥!” 杨修这下听懂了,这收成的差别就在这草塘泥上。 “不过慎侯……这草塘泥与新学有何关系?” 别说和新学的关系了,就是和粮食产量的总体提升也关系不大。 草塘泥毕竟是有限的,官府也不会允许大规模挖掘草塘泥,不然连河道都有决堤的风险。 【推荐下,野果阅读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yeguoyuedu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若是想用草塘泥提升粮食产量,那未免有些异想天开。 何晏对杨修的提问没有意外。 相反,何晏还露出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 儒家教育下的读书人啊,在看到一个东西的时候都是这般“地主老爷主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