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随笔 (第2/2页)
> 时非惟迷,难得通达且通。 君子和而不同,其理非异,何须争强融。 六十岁,夫复何所争? 智者不可力争,更不可力争。 不争,真无忧。 不争者,一制也。 在与世无争之日,受其岁月之静也。 七十,勇乐观,善待己。 七十子,知保心进取,善待己。 行徐前,按心定。 欲笑为笑,欲哭尽笑,因活。 不必介意,不必尽世眼。 其为生活,七十之最贵也。来犹十有八十、九十。 正所谓“人生烦恼三千,一舍解千愁。” 异类殊年,取舍之间,得失不等。 居中之得,不必能久,而失之,未必不有也。 以人存心择,活一无恨人。 ------------ 毋拒复 工作事多,皆无限重。人以复治,以君为治。若欲离此反覆,或难可勿拒也。 又记余初赴实习,未尝奈何浅局,督吾定表,不以公式、不调间距、不加匡。我从上午九点半,中夜三点,付出表格,仍主一顿骂。
后步入署,有数百表余,在州事中。不惟克举,亦无府额之烦。 人能为多事儿,乃复历之,愈为愈善也。 多取之时,吾所不为不善者,以为重数未足也。 累而不成,再而不十,总而有一成,首之功,而首有二,累、三、首。 多耐不数败,择而弃之。 其为易入于不息之选,期于一善之路,而此心无可厚非,毕竟择或重于力。论在事,多不信其择。 若信己之择,则必于道路久之,更审择之。 人情复往一事,不动而府从之。思其无能,是非其不能任之也。 焦虑感乃大常端,不应敌焦虑,反可以指引吾前足; 吾所以焦虑,质乃一危。 吾辈见有问,须求变更,于此有疑之心,即是焦虑。 陷于忧痛苦,岂惧左右晓劝,而诸劝告者原不存忧哉。 诚能解焦虑之虑,当务在吾身焦虑之事; 置焦虑之日,更考试日上,一筹策十后,必更微其术;题之反覆练,必多解思路; 焦虑人生之常,不概于己,牵制其力。 行之非难,守之者其难;守之不难,非止之终。 一滴汗不负子,信下有得。 当子之为一事也,为之不豫矣;子之所守,一步之内,可自得也。 诚有心之为事者,不遇一难而弃之,则固其至矣。 ____ 何待焉 何必待,措目当面。 与其俟少日,不若赏今日之晚霞。落霞中云气散,莫待其复聚;一脉云暗,不待其复明。每卷花纹,一在人之外。 是故惟不待者方能晚霞。 晚霞不见,君尚何待?待“月明星稀,乌鹊南飞”?遂适无至。乃俟明旦曦,一朝雨晦,莫能感叹。 论曰“须”,言“期”之误也。 “意言之”何如?此左右也。所谓知者,多依仿异时相似,凑学之流,其声多幻也。 于此“知”,元家王阳明以为“未知”与“无知”。故举“知行合一”,莫肯承后有“知”。身即正行,不可俟也。若无动,不待也。苟一磨而趋之,则更待其可也。求自奔,以待为动也。阳明宁抱,不必动,为动必不动,辄动不复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