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四十九章 分析利害 (第1/2页)
镇疆军第三百四十九章分析利害“董爱卿,你回来了?”李炳放下手中的毛笔,笑着对董天星说道:“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让你连续往荆襄军那边跑了三趟,实在辛苦啦。马洪杰怎么样?” 董天星拱手道:“回禀陛下,荆襄大军进展得非常顺利。臣返程之时,商洛南边的六个县已经全被马洪杰收复,武关短时间内不会受到敌人反扑的威胁。” 李炳眼睛一亮:“这么说,站稳脚跟了?哈哈,好!第一步稳住阵脚,第二步便能反攻帝都!” 说罢,他伸手取过了桌案上的一个折子,让内侍拿给董天星看:“董爱卿,你瞧一瞧,里面写得是什么?” 老董答应一声,捧在手里仔细端瞧,不禁当场愣住。 敕封,董天星晋升兵部侍郎,领正四品衔,御前行走,提点检校诸军事。 “董爱卿,你忠心耿耿,给朕立了大功,朕自然也不能亏待于你。”李炳笑着说道:“先干好兵部侍郎的差事,等夺回了帝都、天下大定,朕再许你一个尚书做,哈哈哈。” 董天星连忙拱手应道:“老臣惶恐。正五品到正四品,一下子连升了两级,臣实在有愧啊。” 旁边一个面庞白净的中年官员笑道:“哎,董大人,帝君封赏,你应该谢恩才是,怎么反倒推辞起来啦?” 李炳听他说得有趣,也跟着笑了起来:“梓轩,你有所不知,董爱卿真是一个淡泊之人。他在朝中辛辛苦苦三十五年,才做到从五品,所以你也莫要怪他啊。” 魏梓轩朗声道:“我主圣明!董大人这么能干,却多年怀才不遇,如今侍奉陛下,只短短数月间,就晋升到了正四品的兵部侍郎。这足以说明,陛下您不仅识人,更善用人。有此圣君,必能揽尽天下英才,为我皇朝效命!” 这两句马屁,既把李炳拍得心花怒放,顺带也暗示了一下他自己同样是难得的英才。 行云流水、不着痕迹。 董天星平生最看不惯这种嘴脸,顿时心头火起,不冷不热的笑道:“魏大人过奖了。老朽愚钝,三十五年不升官,并非怀才不遇,而是朝中人才辈出,我这区区萤火,难以跟皓月争辉。” 此言一出,不光是魏梓轩有些懵圈,连李炳也不知该如何接话了。 老董这词锋是相当的犀利。 简简单单两句话,既表达了自谦之意,同时也是在说,如今无论什么阿猫阿狗都能爬上来,并不代表他们有什么过人的本领,而是因为那些真正的高手都已经不在。 这啪啪打脸,几乎把帝君李炳也给捎带进去了。 不过,好在李炳现在的心情还不错,略带尴尬的笑笑,然后换了个话题:“董爱卿,你一直都是在兵部供职,算得上老军务了,来给朕分析分析眼下东西两边的战局如何?” 董天星和沈烈早就算到李炳会询问他对战局的看法,所以一直在等这个机会,现在帝君果然提及此事,董天星连忙清清喉咙,说道:“陛下,请恕老臣直言。目前的局势,对我们三成有利,三成不利,剩下四成,要看老天的意思。” “啊?只三成有利?”李炳颇感意外:“朕觉得天下形势已然明朗,为何你会如此审慎?” 董天星认真回答道:“陛下,并非臣过于悲观,而是事实仍旧十分残酷。我们拿下了武关、封锁了紫金关,基本上等于把突厥主力堵在关中平原,而且各路大军齐心抗敌,合起来超过百万兵力,这确实是有利的一面。但同时,不利之处也非常明显。” 李炳面色渐渐冷了下来:“朕知道,你是想说,东边还有叛王李炝和玄甲军,以及那些毒兵怪物,对吧?” “这仅仅是一个方面,或者说三成中的一成而已。”董天星不慌不忙的讲道:“东边那些威胁,固然会影响到整个决战的进行,但毕竟距离尚远,总能想办法挡住。真正的不利之处,主要还是在突厥。” 李炳沉声道:“那你说说看,有哪些是朕没考虑到的。” 再愚钝的人,这会儿也看出帝君有些不悦了,但董天星却根本不在乎,继续道:“除去西疆从属军不算,目前突厥的主力部队仍保持在三十五万左右的规模。他们擅长突袭、能打硬仗,在对阵以步兵为主的圣唐军队时,具备高机动性和强冲击力这两大优势。因此,无论东边还是西边,通往帝都的路都不容易走。这是其一。” “其二,抗击突厥的兵马有四路。首先是陛下的直属军团,包括河北道府兵、辽东都护府和阴山都督府。然后是由马洪杰指挥的荆襄大军,或者叫南军,再然后,就是李江遥的镇疆军,可以称之为西军。最后,还有益州朝廷掌握的一小部分西蜀部队。如果把这些军队合起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