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二章 再次会战 (第2/2页)
固防线,抵御突厥人和淮阳王可能发动的攻势,自己的主力部队则放在南边,迎击玄甲叛军。 “慕容,这一仗就拜托你了。”李炳吩咐道:“马洪杰他们早就说过,只对付突厥人,所以南军放在西边,挡住突厥;常涛驻扎汴州,由他负责防范李炝,想来也比较稳当。你率领朕的兵马,去教训教训劳剑华这个jianian贼。” 慕容雪点点头,正欲开口答应,没想到站在一旁的龚承泽抢着道:“陛下,微臣自来到东都之后,深受皇恩,却一直未能建立尺寸之功。此番叛军来犯,臣也想上阵杀敌,望陛下恩准,让我辅佐慕容将军消灭玄甲。” 李炳笑道:“那好啊,承泽既然有报国之心,朕又怎么会不同意呢?这样吧,你和慕容雪各领一军,两路并进,相互之间也能有个照应。慕容,你觉得如何?” 慕容雪为人坦荡,自然不会计较这种事情,爽快应道:“臣愿与龚将军通力合作,共同迎战玄甲叛军。” “那好,朕准了。”李炳朗声道:“目前驻扎在东都的二十万兵马,你们两人各自统领五万,慕容雪为主帅,龚承泽为副帅,同时向南挺进。另外,让董天星再带两万人,跟随后方居中策应,时刻为你们提供增援。” 慕容雪等人接了旨意,立即开始行动。不到三天,十二万大军准备妥当,陆续开拔,往南出发。 根据慕容雪的安排,他这一路兵马位置靠东,进颍川,自汝州南下,目标直指蔡州。龚承泽那路兵马,位置靠西,贴着马洪杰的防区,经伊川,前往南阳。
两路兵马在抵达指定地点后,立即设置防线,构成一个钳形体系,董天星的增援部队则驻扎在两地之间的五峰山南麓。 这三处位置好似一个端端正正的三角,所面对的区域恰好就是襄城、随州、光州一线。 劳剑华的部队只要一登陆北岸,朝着随州光州前进,慕容雪便可以立即挥军,给他们迎头痛击。 与此同时,位于武关的马洪杰部,也开始了作战动员。二十万步兵向北转移,在潼关与洛邑之间的灵宝县、洛宁县、宜阳县和新安县,布下三道防线,准备阻截赫连雄东进。 辽东都护府的常涛,则率领七万精锐,在汴州、宋州和陈州围成的三角区域,构筑新的防御体系,戒备东南方向的淮阳王军队。 东都朝廷同时开足马力,将囤积的大批粮草兵器,源源不断的送往三处前线。 继圣唐历827年年初,天下各方势力第一次展开全面会战之后,时隔一年左右的时间,东西两条战线的激烈较量再次重演。 圣唐与突厥、叛军的第二次全面角力,即将拉开帷幕。 与上一回各有攻守不同,这次大战,圣唐方面在东西两处战场之中,都是处于防守的一方。 突厥主力倾巢而动,准备进攻两关和西疆。 赫连雄、劳剑华和李炝,则兵分三路,从西、南、东三个方向围攻以洛邑为核心的中原地带。 两个战场,进攻方投入的总兵力预计多达八十万之众,而防守方,镇疆军九个军团约三十八万人,帝君李炳的兵马也在三十九万上下。 攻守双方可以说是势均力敌、难分伯仲。 就整体战略态势而言,眼前的状况也正如当初李江遥所设想的那样:占据着关键位置的圣唐军队,无论东边的洛邑,还是西边的紫金关,都不用急于找敌人开战,只需凭借完备的防御工事,以逸待劳地等着对手即可。 而反观突厥和叛军,他们各自都有巨大的顾虑,不得不在尚未掌握优势的情况下,冒险发起大规模进攻。 换句话说,只要圣唐方面能守住战线,敌人的损失将会成倍增加,进一步变得衰弱。 到那时,战略决战的机会就逐渐成熟了。 当然,前提是要能守住战线才行。 相较于紫金关和盛玉关而言,李江遥更担心的是东线中原战场的情况。 防御两关,是简简单单、直来直去的阵地战,只要抱有死守的决心,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也不算夸张。 然而,东线战场的形势却异常复杂。 那里完全是平原地貌,区域开阔、四通八达,尽管很多城池的规模较大,防御体系十分完备,但敌人同样也可以随意的纵横驰骋,迂回穿插。 因此,那边更多的是运动战。 这对于圣唐军队的指挥体系来说,将会是一个巨大且艰难的考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