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01章 编辑部赠墨宝(求全订) (第1/2页)
这一庆祝起来,便没了时间概念。 当李石在浴室冲完身上的汗,打电话叫酒店的客房服务送餐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两点钟了。 他精神奕奕,状态好得不得了。 想起这件好事还没和秋叶分享,便立马在书桌上找到手机,在微信区里诶特了她。 信息一发送,两张床中间的毛毯上也传来微信提示音,李石担心接下来的动静会吵到还在午睡的女人,循着声音过去,捡起掉在地上手机。 手机是王悦兰的,李石想起刚刚的享受,走过去,又在她红润白净的脸颊上印了一下。 抬起身,直接用自己左手大拇指的指纹解锁,然后把她手机的暂时设置成静音,放在床头柜上。 不过没等多久,陈秋叶却直接打了电话过来。 李石进卫生间接的。 聊了一会出书的事,她又开心道:“吴一鸣知道我们明天要去桂山岛玩,给我介绍了他一个在岛上开民宿的朋友,是他对象的表姐,我已经加了她的微信。” ……记住网址m.97xiaoshuo 桂山岛位于碧波万里的伶仃洋上,是万山群岛开放最完善,居住人口最多的大岛。 岛上兴旺,水产丰富,很多渔民进行网箱养殖,除了普通的海鲜,还有石斑、鳢白、军曹、章红等名贵鱼种,吴一鸣介绍的这个朋友看在他的面子上,待客非常热情,弄来了各种最新鲜海鲜给李石他们品尝。 可惜岛上天气多变,有时候天气预报也预测不准,他们上岛后便下了半天淅淅沥沥的小雨。 在岛上呆了两天,只尽兴玩了一天,逛了桂山灯塔、码头广场和海鲜鱼市、沙滩、天后诞妈祖庙、神岛石、坑道博物馆等岛上的小景点,其余一半多的时间,三人就呆在民宿的房间里。 好在民宿的条件很好,老板娘安排的房间在二楼,带着阳台,面对碧波大海,可以欣赏到最漂亮的海景。 大海的宽广无垠,确实能陶冶人的心胸。 李石欣赏着如诗如画的海景,胸怀打开的同时,胃口也随之大开。 花蛤、扇贝、鲍鱼等等海鲜,肥美可口,他仗着消化好,饭量大,使劲的造。 待吃饱喝足,便趁着劲头再做些让人身心欢愉,灵魂升华的打油诗。 其名——《坚持不懈》。 曰:一日两日三四日,五六七八九十日。千日万日无数日,对咱来说不是事。 诗以咏志,李石自己的解释,是说这世上大部份成功都来之不易,比如学习一项运动,哪怕天赋异禀,生来就有过人之处,那也必须坚持最简单的动作训练,机械重复、重复再重复,需得千锤百炼打磨技术,由表及里,再由里及表,来来回回,耐得住枯燥与繁琐,最终方能一举问鼎,于巅峰处倾泄往日积累的烦闷,获得无上的愉悦与成就。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这是他获得学习面板后,在不断学习中收获的感悟。 但最终的成功也是迷人的,快乐的。 而他这份快乐,甚至还从甬城持续到了羊城,比别人来的更加持久。 回到羊城后,第二天上午,李石便搭乘高铁前往江城,去长河文艺出版社签出版合同。 刚上车,“我们仨”的群里就有一条让他哭笑不得的消息。 陈秋叶发的:“李石头,你这个人形野兽大魔头,等着吧,我和兰jiejie不会服输的!下次我们会让你好看!” 过了会,她又来一条:“那个……最多等到你生日的时候!” 他不由莞尔。 你个陈秋叶,也不知道是谁再三求饶的,你要真敢聊狠话,倒是别心虚,别往回找补啊。 不过生日……李石立马想起陈秋叶说过的生日礼物,顿时两眼放光。 江上洗萝卜——一个个来,与两花齐放的双倍快乐,终究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他心率都不由加快了些。 农历六月初六,算起来也就两个多月了,着实让人期待啊! …… 从羊城到江城,高铁是四个小时, 快抵达的时候,李石又收到了飞妙的微信。 “姐夫,你怎么来羊城也不说一声啊,我还是看到悦兰姐的朋友圈才知道你来的,一问她,你居然已经离开了……” 李石没有马上回,然后打开王悦兰的朋友圈看了下。 她是一个小时之前发的动态,应该是把自己送到车站回去之后发的,就一直三人的合照——秋叶在中间,一手挽着她,一手挽着李石。 李石记得这张照片,是民宿老板娘帮他们在民宿前的台阶上拍的。 整个旅途中,李石就拍了这么一张照片,其余都是他帮她们俩拍,海边灯塔和沙滩、悬崖公路、民宿里的阳台,至少有好几百张。 他点了个赞,才返回去回飞妙的信息:“太忙了,给忘了,飞妙你有事?” 飞妙:“你们不是一直在游玩吗?” 李石:“游玩的时候也很忙的。” 飞妙:“哦……我还想请你吃饭,再向你请教一些读书上的事呢。” 李石一听是关于读书的事,稍微认真了些,双手打字:“那你问吧,我现在正好比较闲,等会就又要忙了。” 飞妙:“那算啦,我有一堆问题呢,还是等下次见面的时候再请教吧。” 李石剑眉一挑,觉得这个小姑娘还真像秋叶说的,对自己的态度有点问题。 不过她平时也不会联系过来,或许,是一种meimei对兄长的孺慕? “好啊,那等下次见面,咱们再聊。” 下车的时候一点半了,从高铁站到出版社,李石查过地图,要二十来分钟,他先给彭编辑打了个电话,告诉对方自己到了,便打了出租直奔江汉区。 路上看了会《汉书》,等过了二十分钟,彭编辑发信息来,说在小区门口等他。 又过了几分钟,出租车在出版社小区门口停下,他见到了三十岁不到的彭梓宸。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