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个人类的星旅_第十三章 地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三章 地球 (第1/2页)

    在保护层内部的设备探查测试的情况分析后,蛟龙总结只有两种情况有可能不会被防御机制发现。第一,在太阳系的柯伊伯带内部,进行高速非自然的轨道改变,非常有可能被防御机制监测到并摧毁。第二,在柯伊伯带内的区域只能用电磁波信号,但是电磁波无法穿透保护层。

    蛟龙分析总结这两种情况不会被监测到后。设想如果探测器高速到达太阳系内部,在到达地球时肯定需要减速,这样非常有可能被太阳系内部的防御机制监测到,之后很可能会在十分钟内被摧毁消失。而且探测器进入柯伊伯带内后,将完全无法与蛟龙取得联系cao控探测器。其中还有几个探测装置需要使用大量能量进行主动探测,会伴随产生引力突然异常的情况。这些探测设备在开启后,很可能马上会被发现。导致很多探测工具都需要关闭禁止使用。

    蛟龙在分析了这些情况后,一时没有了深入太阳系内部的探测方法。经过了近两年的时间,在集合整个蛟龙世界的智力探讨后,才找到了不是特别完美的解决办法。

    其办法是其中一个探测器以陨石一样的速度,匀速的飞向地球,到达后同陨石一样坠入地球上。探测器的高强度材料,在经过大气层时也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已经进入保护层中在柯伊伯带外围的另一个探测器,与匀速进入到达地球的探测器,双方用原始的电磁波传递信号。然后在柯伊伯带外围的探测器将接受到的信息利用微型虫洞通信装置发出,蛟龙通过中转控制地球上的探测器。其中一直没有进入保护层内部的探测器,将在保护层外围绝对安全的较远区域,持续对太阳系内部的两个探测器进行预警监测。

    在研究确定好进入太阳系内部的方法后,蛟龙首先对保护层内的两个探测器工作运行方式,远程进行了微调,使其适应接下来不同的工作任务,以及互相间信息转换交流。在要到达地球的探测器,在确定方位后,加速到当时陨石接近的速度后,关闭所有推进设备,缓慢的惯性飞向地球。

    到达地球的探测器预计需要经过十一个多月后,会高速撞向地球的太平洋中。探测器本身的材料能承受极大的高温高压,在探测器与大气接触产生的高温烧蚀完全不会有影响。到达地球后,大部分的探测装置将处于关闭状态,只开启对外界环境影响波动较小的设备处于工作状态。

    蛟龙们推测地球周围的防御强度可能是最高的,此次对地球的探索没有抱太大希望,认为探测器到达地球有可能随时被摧毁。因为在保护层外不经过数据修正,无法探测到地球,猜测智慧物种伪装在地球上的可疑性最高。除了已经探明的防御监测方式外,地球上是否还有其他的防御检测系统,蛟龙现在也无法确定,只能尽可能减少暴露探测器的行踪,以及减少各种探测活动对外界产生的痕迹,在进入地球后能探寻到智慧物种是否隐藏在上面。

    探测器飞行了近十一个月后即将达地球,在最后坠入地球时,由于电磁波信号的延迟原因,蛟龙在焦急的等待了四个多小时后,最终确认探测器像陨石一样,准确的降落到了太平洋。如此顺利的到达地球,超出了所有蛟龙的猜想。蛟龙猜测地球可能是对方的内部中心区域,监测会更加的严密,当时为了不被发现还将探测器全程隐身透明。开启工作后,探测器以地球上人类最快飞行器的速度低速飞行着,只开启光学一类被动接收外界信息的探测设备,隐秘的找寻可能存在于地球上的垩。

    探测器在地球表面绕了几圈,依然没有搜寻发现任何有关垩的痕迹。由于之前了解到整个防御机制是在6600万年前构建的,于是开始分析地球的大气结构和地质结构还有海洋包含的物质,以及一些地球本身的各项基本数据。希望从中找到为什么要将地球隐藏起来。

    探测器在地球收集的数据,通过蛟龙进一步分析了解到,地球各个方面的参数相较于蛟龙母星,有更加丰富种类的生命形式,但放在宇宙范围内也没有特别的地方。整个地球生命形式演化了30几亿年,到现在还没有发展出高等文明。在蛟龙探索宇宙的历史中,探寻到孕育出生命的星球有很多,宇宙中找到有生命迹象的星球也不难。按蛟龙判定的标准,这些数据的分析结果出来后,到此将会放弃只有低级生命形式星球的继续深入探索工作,只会留下探测器观测物种的发展演化和一些数据的收集工作直至报废。

    但地球的异常之处不在于地球本身的情况,而是为何有比蛟龙科技还要高的智慧物种,要用如此强大的防御机制,来保护宇宙中能很容易找到类似行星的地球,不被其他探寻宇宙的智慧物种发现。其防御检测反应的速度如此之快,蛟龙推测肯定会有其他特别之处。

    在6600万年前建立起来的防御机制,蛟龙猜想应该是在当时有不同寻常的地方。随后将已经到达地球的探测器,控制其自主的在地质层寻找6600万年前的地质情况,探索发现是否有异常的地方。潜入到大洋深处的海底,在钻取发掘6600万年的岩层勘探分析后,果然发现了不同寻常的地方。通过仔细分析后发现地质层的成分,确定在6600万年前有一颗较大的陨石撞击地球,继而寻找陨石撞击点,试图得到更多在6600万年前遗留的痕迹。

    探测器对多个地点的地质进行探测分析后,最终定位到太平洋东海岸的墨西哥陨石坑最符合当时的撞击点。探测器到达陨石撞击的落点后,检测地质中残存的物质,意外发现有丰富的与在外太空建立起保护层设备一样的特殊物质。至此进一步确定陨石的撞击与垩有非常大的关系。

    在接下来对地球的探索中,获得了更多令蛟龙不解的数据。通过地质勘探发现地球上的古生物,在6600万年前生物的演化中,比较符合蛟龙在其他星球探索到有生命星球发展演化的一般规律。

    但在6600万年后新演化出来的生命,似乎有被cao控的痕迹,发展变得非常诡异,完全超出了一般的演化路径。特别是人类的发展彻底超出了蛟龙发现的一般演化规律。同时还发现了地球在此之后的气候,也不完全是自然规律的结果,有明显cao控气候冷暖变化的情况,通过多轮快速冷暖交替的冰川时期,加速促进生物演化的历程。

    释无体验到这完全不相信其真实性了,十分疑惑的问道:“既然发现这么多不同寻常的地方,有找到垩cao控的直接证据吗?宇宙如此的大,难道不可能是地球的演化速率本来就这么快吗?”

    “人类只能站在地球有限的区域,来探寻自身的发展,完全没有任何的参考比较。对于你们还未飞出太阳系的情况下研究地外生命,人类研究自身演化就是一个孤例。难以理解也是很正常的,所以当初才会让你从我们的发展开始了解。”

    释无想到自己全部所了解的,确实只知道地球自身的发展演化路径。而这些依据还是在残留的化石中推论出来的,在广阔的宇宙中不能确定人类发现的演化路径理论就是正确的。释无无法反驳,只能悻悻的问道:“那为什么断定是垩所做的呢?”

    蛟龙似乎有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