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十七 (第3/3页)
洞。最后为了稳定,最初的型号舍弃了开启虫洞后分开合拢的设计。直接制造成三等份的圆弧,在平常不工作状态下是三等分圆弧状,宽度比虫洞小便于传送。在工作状态下合拢扣紧并始终不分开,达到稳定的输出能量,形成稳定大小的虫洞。
蛟龙在获得这个最初型号后,非常高兴的与释无交流道:“现在有类似于垩的虫洞设备,尽管很多方面还不尽如人意。但有一个非常大的优势,我们将不需要再去往恒星的路途中浪费时间了。我们原来所使用的虫洞制造设备,虽然能利用恒星制造较大的虫洞,但虫洞设备十分巨大,不能将装置本身传送出去。只能在虫洞装置附近寻找恒星并慢慢的飞过去,实现其他物体的虫洞穿越。” 释无有些不解蛟龙所说的意思,于是问道:“不需要飞往其他恒星浪费时间,这个新的虫洞装置在哪里有体现出这个优势吗?” 很快的蛟龙回复信息道:“我们以前的虫洞设备,如果需要几颗恒星完成任务时,还要花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飞往周围合适的恒星。这样百分之九十九的时间都浪费在了去往恒星的路途上。但现在可以同时制造两个相同的虫洞设备,先将其中的一个拆分成三段,另一个吞噬掉恒星制造虫洞,首先将刚刚拆分成三段的虫洞设备传送到下一颗恒星,再进行其他的传送任务。到下一颗恒星的虫洞装置自动组装合拢吞噬恒星制造虫洞时,又可以先将已经消耗完恒星能量的上一个虫洞装置传送到新的恒星,在进行其他任务的传送。以此往复将省去虫洞设备飞往下一颗恒星的时间。” 释无接收到信息后豁然开朗,突然回忆起了垩当初离开的cao作,说道:“原来如此。垩当初也是通过两个圈舦,互相协作离开的太阳系。” 过了会,蛟龙再次回复道:“是的,接下来将这个装置大型化后达到垩的水平时,多备几个虫洞制造设备安放在远处的恒星内部,我们在遇到危险后可以随时启动一个虫洞装置,就能很快的将近光速飞船传送逃离此片区域来保存实力了。” “如果虫洞装置要达到垩的水平,以现在的发展进度可能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对于我们来说,这十七人的科技发展已经非常迅猛了。我们蛟龙现在逐渐理解离开太阳系时垩技术跨越非常大,后来发展的都是脑机破解里面没有的技术了,简直不像是同一个文明所拥有的技术实力其中的原因了。如今所仿制的极界还没达到直接利用人的大脑,将所有人创造力全部集中到一个点上发展。其中的发展还是依靠极界中个人的主观研究发展,大脑的能力不是直接利用,就已经达到现在的水平。这样的科技成就如果是我们自己慢慢的发展,完全不是这几年就能达到的,可能需要几百年的时间才能达到这样的高度。几百年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的短暂,但同样的时间人类的发展可能已经是非常恐怖的程度了。” 在蛟龙提到这十七人发展十分迅猛完全超越蛟龙时,释无前段时间正好研究总结只有十七个人也能发展的如此惊人的原因,并向蛟龙发送信息道:“这十七人之所以发展如此惊人,首先,已经有成熟的技术基础在前了,只要知道其原理怎么实现就行。不需要一步步的摸索一次次方向上的试错。只要朝着精细化的控制研究相关的数据得到想要的结果,发展才会非常的快。其次,你们早期也有相关的投入,这十七个人已经不需要从头开始,有些技术只差临门一脚就可以实现了。最后,极界设备激发人脑的能力,会使得学习的能力得到极大的加强。就算是科研方面的小白,也会很快的通过激发后的大脑,经过学习快速成为这方面的专家。这样整体能力得到大幅的提升的十七个人,才会在这么短的时间有如此大的发展速度。” 释无之前向蛟龙提新的大规模星际移民的办法,技术上虽然完全能够实现,但由于已经几年的时间垩还没有过来攻击,蛟龙们基本认定垩当初说的不会过来攻击他们了,加之现在还有人类帮助,实现如此快速的技术发展。导致蛟龙现在基本没有朝释无提的这种星际移民方法进行相关的研究。 大部分蛟龙都在等待极界中的十七个人,希望能研制出像垩一样的科技,能直接将能量转化为想要的物质并直接打印出来的技术。现在已经有最初级的成果了,蛟龙认为只需要等一段时间,就能依靠人类的力量制造出来。到那时直接利用恒星的能量,在遥远的其他星系,直接制造一个和蛟龙母星大小完全一样的舒适星球。将其推到相同的轨道上,就能享受和母星一样的环境。那时将不需要像基地一样狭小的,且比人类生存环境要求还要更加苛刻的生存环境里生活了。 释无将这十七个人从达到这颗星球,复生,进入极界,以及后来近六年的发展全部记录在了名为《十七》的书中。这十七个人在极界中近六年的时间,相当于在现实世界一百多年的经历,在发展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危机,释无通过各种办法一一解决,现在已经完全处于正轨。虚拟世界这一百多年的发展,发生的各种意想不到的事情和所产生的一些问题,对于还有十年左右成熟的第一批克隆人的发展繁衍和人类重建再次繁荣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释无都一一详细的记录了下来,以便以后人类的发展繁荣作为相关的指导。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