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章 远航 (第2/3页)
底什么? 释无想到这些后,坚定了只有出发去更远的地方或许可以发现宇宙中的“新大陆”。就像是广袤宇宙中的海洋微生物一样,在宇宙遥远的地方或许有其他的区域,类似地球的大陆一样,所有的智慧体生活在“大陆上”或者是我们不了解的其他的宇宙区域里。而想要得到真正的答案,必须向更远的地方前行,如同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一样。可能更远的宇宙深处会才能发现宇宙中更多的秘密。 而现在对宇宙浅薄的了解所产生的看法,可能就像古代的人们,对于自身不了的事情会用各种身边的事情类比,进行合理化的解释。例如天圆地方,像一个锅盖盖着一样。当时的人们科技十分的落后,只能用朴素的理解来解释自然。犹如冷兵器的时代的人,永远想不到之后的战争是什么样的形态,想不到会有手枪的出现,会有炮弹的出现,更想不到会有核弹这样威力巨大的武器存在。处在自己已知的思维世界,只能用已知的知识来解释一切,无法想象知识范围外的一切事物。释无想着只有深入宇宙深处,才能跳出固有的思维,才能发现宇宙的真相。 释无想到了当初给那十七个复活的人告诉地球的真相,都无法相信是真的一样,但在事实的面前不得不承认是真实的。如同麦哲伦证明地球是圆的一样,只有去更远的地方围绕地球一圈。只有到更高的外太空,才能知道地球的真实形状。现在想发现宇宙的奥秘和生存法则,或许只有像麦哲伦,达尔文一样,去到更远的地方,发现更多未知的事物。当有足够的积累和数据后,才能发现宇宙真实的面目,才能保证人类在之后的生存发展中,能够在宇宙中繁衍壮大,不至于现在人类面临如此窘迫的境地。 释无联系蛟龙交流了自己的想法:“隐约感觉到就算人类和蛟龙的发展,就算到达了可以大规模星际移民的程度,以及获得更多的高科技。可能还是会有一道墙挡在我们的前面无法跨越。哪怕遇到的不是垩,可能还会遇到其他更强大的智慧生物,一样会威胁到我们的生存。而且如果大规模星际移民可以避免威胁到生存,那么之前的探索应该能发现更多的高等智慧生物才对。要么是探查的100亿光年的距离太小,要么之前的推论本身存在悖论。真正了解并解答这些问题,可能只有去更深远的宇宙探索,才有可能找到真实的原因。最终保证人类将来在宇宙中顺利的发展,避免各种可能的意外情况,不至于再次走向毁灭的情况。人类的发展已经有了一次巨大的挫折,无力再经受任何的挫折了。我想只有更早的了解宇宙更多的奥秘,在这危险的宇宙中才能保证人类将来的繁荣壮大。” 等了十多分钟后,蛟龙回复道:“我们也有计划,未来要探索更远的宇宙区域,因为我们想知道暗星文明为什么要给我们知识和科技,但又只给能星际航行有关的知识。所有的蛟龙都非常想知道,这个被我们敬仰的智慧文明是什么样的,想再次遇到他们。找到他们的星球,知道其原因,死也足惜。但是非常可惜的是直到现在也没有找到,而且已经在能通信的最远的宇宙范围大致搜寻了一遍,依然找不到暗星文明的任何踪迹。很早有计划当科技发展到支撑我们能够去往更远地方的时候,将进行更远的航行寻找到暗星文明。” 紧接着蛟龙又发来了一条信息:“现在借助这十七人发展出来的虫洞装置已经能够实现连续远航,去往更远的宇宙深空的基本条件已经达到了。但是现进行远航到达一定的距离后将与母星失去联系,还有现在发展的虫洞装置直径太小,无法实现蛟龙深空探测。如果是完全自主探测,深空宇宙探索将变得不可控。在远离母星没有任何的联系情况下,宇宙中可能会遇到非常多的危险,这也是我们现在为什么没有进行远航探索的原因。” “人类已经被终结一次了,我不想现在人类这微弱的火光再次无情的被熄灭。为了人类的未来需要去宇宙深处探索。”释无无奈的交流道。 过了将近一个小时后蛟龙回复道:“对未知宇宙的探索非常有必要。如果为了人类以后的发展决定一定要尽快的探索,还等三年吧。我们将为你建造适合宇宙超深空远航探索的舱体。你自身也需要大规模的改造,来适应各种恶劣的宇宙环境。在面对宇宙未知的危险,还要装备预防设备损坏的充足备用设备。等到时建好后帮助你进行探索。这也是我们所有蛟龙的期望,想了解更远处宇宙的样貌,寻找到暗星文明。” “是准备为我建造一艏宇宙远航的太空飞行器吗?你们说的设备损坏,是有自动修复的机器人修复还是需要我自己修复?还有驾驶也需要我自己驾驶吗?”释无有些兴奋又有些忐忑的问道。 又过了半小时,蛟龙再次回复道:“一个人无法完成这些任务,驾驶虽然有自动的,但在特殊情况下,比如故障或者遇到危险改为手动驾驶时一个人将无法完成。我们将配备这边曾经有远航其他行星登陆经验的蛟龙,对飞行器有多年精湛飞行cao控经验的蛟龙,还有一位对舰体结构和维修非常了解的蛟龙,一起陪同你出发远航。宇宙非常的大,深空远航可能一时半会回不来,你那边需要找一两个人一同陪同出发吗?” 释无思考一会说道:“不需要了,本来在这儿发展的人就少,再带走一个将对人类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将管家带上吧,还有虚拟现实的机器。能激发大脑的能力在路途上应该会有帮助。” 十多分钟后,蛟龙回复道:“虚拟现实的机器我们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差不多三年左右的时间就能造好舰体,到时应该就可以出发了。” 在得到蛟龙的回复后,释无想到如果遇到合适的星球,刚好可以直接实现星际移民。便询问道:“能制造一些培育基因克隆的设备吗?在途中找到合适的星球,直接就在上面先培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