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回到家乡种地的日子_第四十七章 平安寨村民的反应和决心 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七章 平安寨村民的反应和决心 上 (第2/2页)

挂名的,他还是想要带一下头。

    “岩伯,你就不要凑热闹了!”赵犇摇摇头,道:“你的手艺不是这个,让你来种菜,大材小用了!”

    “我能有啥手艺,你说的是养蜂吗,现在养蜂还有啥用啊!”

    黄岩苦笑:“老了老了,也得养家糊口啊,想着跟着你种菜赚点钱,不至于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谁说的!”

    赵犇笑着说道:“岩伯,你知道现在城里面纯正的蜂蜜多贵吗!”

    农村的好东西,有时候很难到城里面的。

    城里面的人想要买农村的好东西,也未必能找到门路的,因为现在弄虚作假的人,太多太多了,找到点缝隙,这些人就凑进来了,把农村土产品的口碑有时候都坏掉了。

    “能多贵,一百几十块,一个月也出不来多少蜜!”黄岩叹气。

    他养蜂的蜂蜜,很多时候都是拿去镇上,或许托人放去县里面卖,有时候能卖一百多块钱一斤,他已经很高兴了。

    “一百几十块?”

    赵犇冷笑:“这要是在魔都,这样价格的蜂蜜,要么是假的,要么就是掺糖的,真正的蜂蜜,几百块一斤都不止!”

    “怎么可能?”

    “岩伯,咱们村除了种菜,还得有其他副业,其实养蜂也是不错的!”赵犇笑着说道:“不过得等我们种菜这方面上了正轨了,才腾出手来发展其他的项目!”

    “行,我听你的!”黄岩想了想,也点点头。

    ……………………………………

    这么一颗深水炸弹丢下来,平安村寨开始沸腾起来了。

    东山,一户人家,住的是红砖房子,四间的大房子,一个正厅,门前院落不小,就是一层楼上面没有盖上去,显得有些破落。

    但是其实这样算得上是村里面比较好的。

    这户人家的当家男人是一个叫赵老九,已经六十五岁了。

    赵老九两个儿子,一个女儿。

    大儿子结婚了,女儿没嫁,小儿子没结婚,女儿西京打工,每个月都会寄点钱回来了,大儿子大儿媳和小儿子都在梁城的一个工厂里面上班。

    家里面就他,他有些哮喘病的媳妇,加上一个孙子,一个孙女。

    孙子孙女是双胞胎,快五岁了,再过两年就要上小学的,到时候必然又是一笔开销,当初给大儿子娶媳妇,他是东借西凑,把家底都掏了七七八八了。

    小儿子没结婚,结婚必然需要钱,女儿嫁人的时候,他这个当老子的不能看着女儿受委屈,多多少少要凑点嫁妆。

    可他一个泥腿子,种种地,种点果蔬,一年到头,能有八千一万剩下来,都算是很好很好了,这都已经把他们两口子忙的喘不上气来了。

    “吃饭了!”

    赵老九坐在门槛上抽着烟杆子,这时候媳妇已经做好饭了,两个孙子都上桌了。

    “娃他爹,在想啥呢,叫你吃饭都听不见!”

    老婆子侍候两个孙子自己吃饭,才走过来了。

    “老婆子,你说三牛赚钱是不是真的?”赵老九这才回过神,忍不住问。

    “这还能有假的!”

    赵老九的媳妇道:“咱村的赵三牛,啥时候做过那种唬人的勾当啊,而且咱村几十年来,不,甚至百年来,最有出色的娃,肯定是赵三牛了,那娃,天生就是个好种!”

    “再说了!”赵老九的媳妇说道:“人家赵三牛在外面混的多少了,干嘛回来骗咱们啊,都是乡里乡亲的,他不怕我们记恨他,就不怕我们戳他家赵老蔫的脊梁骨啊!”

    “嗯!”

    赵老九点头,道:“对了,他赵三牛最孝顺赵老蔫了,赵老蔫这人最爱面子了,这种欺骗乡亲乡里的事情,他做不出来!”

    “那你想啥呢!”

    赵老九媳妇问。

    “我打个电话!”赵老九回房间,摸索了一会,把一个老人机给找出来了,然后拨通的电话。

    “伟明啊!”电话接通了,这是赵老九大儿子的电话。

    “爸,啥事情啊!”

    “村里面出了点事情,要不你和你弟回来一趟!”

    “啥事情啊,是不是小平和小树有啥问题啊!”

    “我的孙子孙女好着呢,就是咱村出了大事情,你爹拿不定主意,你两兄弟回来一趟,也给你爹出出主意!”

    “大事情,多大啊,这请假不得扣钱啊!”赵伟明有些不情愿了。

    “反正很大,你们回来再说,最好明天就回来!”赵老九说道。

    “好吧!”

    赵伟明对自己老子还是比较孝顺的,既然父亲开口了,这怎么也要回去一趟,从梁州回来其实不远,要是能找到顺风车,晚上就能回。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