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三章 十面埋伏,将军令 (第2/4页)
之家的眼里,竟然形象不错,颇有一统天下的气势。 为何如此? 道理很简单。 在原秋提出攻心之策之前,胡人行事,只为抢掠,一味的赶尽杀绝,完全不理会事后治理,行事如同山贼盗匪。 对于世家大族以及富商豪贾,也只是抢抢抢,灭门杀尽,尽收财源。 如此一来,就是处处拼死,打得艰难无比。 也导致损失惨重,每攻下一城一地,都要屠城泄愤。 而在攻心策实行之后,胡人学会了拉拢世家大户,学会了安抚百姓,传播谣言,真正的把抢掠得来的土地化为己用。 南离世家大户,在有着退路,有着利益的前提下,拼命的心思就淡了。 有些人更是不再理会头上的君主是不是胡人,谈妥了条件,直接投靠了胡人。 反过来,作为胡人最锋锐的一把利刃,再来攻打南离王朝。 反正,只要自家没事,管他天下大乱不大乱,管他中原百姓是不是成为奴隶猪狗。 他们不在乎。 只是一策,北周名望大起,半年之内,接连攻下七州十八府,打到了玉京城。 而南离摇摇欲坠,人心离散,其根源,也在原秋的“攻心十策”,也是北周后来称做“太平十策”的东西。 这么一个人,站在南离王室的立场上,简直是罪无可赦,千万万剐都不能解恨。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这家伙却是活了数百万生民,劝说北周皇帝少造杀戮,在中原,或者说是在北地,肯定有着千千万万的人念着他的好处,杀之实为不祥。 对于被南离姬家,以及世家豪门害得家破人亡的原秋来说,跟他说什么家国大义,那简直是狗屁。 所以,陈平也不跟他讲胡夷之辩,直接问道。 “对于兴庆府局势,原先生有何教我?” “陈将军不杀我?” 原秋讶然。 他拍了拍衣袖,尽量站得笔直。 就算已成阶下囚,读书人的风度也不能丢。 自从辛苦cao劳半辈子,早早花白了头发的老妻和八岁的儿子被斩杀之后,他就再没娶妻。 此时孤家寡人一个,对死亡,也不是太过惧怕,只不过,能活着谁又会想死呢? 尤其是一身所学,不能尽展,实在是毕生遗憾。 就如当年十八,正是意气昂扬…… 他站在山坡上,手里拿着一捧野花,对那个还是豆寇年华的少女,微微红着脸郑重的说道:“我原某人满腹诗书,此生当不弱于人。有朝一日,当身披朱紫,上报朝廷,下安黎民,治国,平天下……” 当年的誓言,早就成了一个笑话。 自己也活成了一个鬼。 但是,午夜梦回之时,每当想起那情那景,还是忍不住老泪纵横。 “我杀你做甚?千秋功过,自有后人评说。你助北周入侵中原,自是罪大恶极,死一百次都不为过。 能活人无数,不管是否出自本心,确是有功,陈某也不好杀你。但是,想要放你回去为北周效力,却也没有这么傻。” 陈平也不虚言欺骗。 明明白白的说出来,我不杀你,也不放你,如果你不肯效力。 最好的结果,就是一直囚禁。 看着办吧。 他目光微微一闪,继续说道:“如今天下离乱,生灵哀号,先生于北周入仕,想必也能看得明白…… 大离当政期间,百姓是苦,命如草芥。但北周当政,中原百姓,就算是想要活成草芥,都不可得。 至少,草芥尚有向阳之日,而猪狗只看宰杀之时。” 这话,陈平可不是说说而已。 他相信,只要原秋不是傻的,肯定早就看出来了。 北周胡人豺狼本性,虽然明面上,已经换了方略,摆出一副温和的样子,那其实是用来拉拢世家豪门,拉拢门阀世子的。 骨子里,却是真的没把中原百姓当作人来看待。 如今用人之际,还能维持住种种假象,一旦真的统一天下,百姓更苦更惨的还在后面。 或许,活在当下的百姓,并不知道,他们还能有着反抗的意识,其实是一种最值得宝贵,值得珍惜的生活。 苦是苦点,还有智慧有灵性。 当有那么一天,他们根本想不起反抗,也不觉得活成猪活成狗有什么不好的时候,那才是最悲惨,最凄凉的。 当他们趴在地上,为了能亲吻到贵人靴子上的泥巴,而感觉到荣耀。为了能帮助贵人舔到腚沟而欢喜终日之时。活着,就不如已经死了。 “将军可知,您如今虽然虎踞兴庆,实已危在旦夕?” 原秋沉默了一下,沙哑着嗓音开口。 “此话怎讲?” 陈平眼神一亮。 这一套我熟。 以往看电视之时,那些谋士开口第一句话,就是“投石问路”,首先就是悚人听闻,语不惊人死不休。 就像民间算命先生第一句话说的那样,“客人你有血光之灾。” 一旦对方说了这句话, 你就算是不想掏银子,那也得掏银子。 不然心里总是有个疙瘩,怎么也解不开。 诸葛亮都要来个“隆中对”,先抛出问题,再说出办法,然后,才能让人信服。 一套一套的,有理有据,能人之所不能,这才是谋士的无上起手式。 陈平一听此言,就明白,这位原仲德,其实也不例外,开始“问对”了。 “成也沧龙印,败也沧龙印。” 原秋一旦决定某些事情,自然不再三心二意,他比谁都明白,北周十三皇子死在兴庆府代表着什么。 其余人尽皆身死,唯独他原秋原仲德活着,就算是回到了北周王朝势力范围之内,想要北周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