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青衿(下) (第3/3页)
问。 他撑着素伞,站在原地,饶有兴致地听我继续说。
“我一直在等你。” 我哽咽着,一字一顿地说道。 “姑娘乃司空贵女,郭某与姑娘从未逢面,何以谓之等候郭某?”郭嘉抚承下颌笑道。 雨水积在睫毛上,致使视野灰蒙一片,我分不清是泪水还是雨水,迈着沉重的步伐上前,敛容答曰: “君不识我,我早知君。小女子冒昧在此守候,只为见郭祭酒一面。” “嗯,”郭嘉点了点头,似不耐烦,“那已然见过了,姑娘还有何话想说?” “我……”没想到郭嘉这般冷淡,我一时语塞。 “若无他事,就此别过……” 我连忙深揖一礼:“请郭祭酒收我为徒!” 郭嘉闻言,再一莞尔:“姑娘语出惊人,郭某诚惶诚恐——可是曹司空让你来的?” 我咬着下唇摇了摇头。 “司空与众臣犹在等候,恕郭某无暇奉陪……” “等一等!郭祭酒,您……必须收我为徒。” “哈哈,汝一介女流,于我有何裨益?于司空幕府又有何利?” “先生何必曰利?” 我的眼泪一点也不值钱,只簌簌地流。 我哭了,郭嘉却笑了。 “姑娘,眼泪可换不来你想要的。” 他还要走,我声音沙哑,急得眼睛酸痛起来:“郭先生!请收崔缨为徒吧!” 郭嘉一个激灵回眸,正色问道: “你说,你叫……崔缨?” “对。”我木木地点了点头,止住了哭。 “哪个缨?” “先生冠帽之缨。” 郭嘉怔了怔,半晌,自嘲似地摇摇头:“想来天底下崔姓之人也多了去了……”说着便转身离去。 我紧追不舍,惶不择言:“倘我同你说,郭奉孝的性命全在此次北伐乌丸呢?” 郭嘉惊愕得回头,关注点却出乎我的意料:“你知晓司空将征乌丸?” 一想到眼前之人命不久矣,我如鲠在喉,噙着泪道: “崔缨今日得见先生,欢愉之至,即便先生不愿留我在身侧,还望谨记在下的肺腑之言——司空北征,君当留守邺城,疗养旧疾。” 郭嘉不紧不慢地朝我走来,重新为我撑伞挡雨,并用奇怪的眼神盯量着我,我被他看得心底发毛,不自觉地掰弄起指甲,惴惴不安地想着这次历史明示会不会给我招来祸患。 “把头发撩到耳后,让我看看你的样子。” 虽然觉着奇怪,但我还是照做了。 郭嘉细细打量着我的模样,许久才缓过神来。 “崔姑娘,可有人与你说过,你和一人长得极像。” “有啊,不就是您郭奉孝吗?”我咧嘴笑了。 郭嘉沉默良久,长叹一声,语气已变得异常温和,竟缓缓说道:“小姑娘,郭某已有家室。” 我脸一红,急忙辩白道:“啊……先生误会了,缨……诚慕先生之名,单是想拜先生为师,学些谋谟书记之事,并无……他念。” 郭嘉温柔一笑,轻声道:“嘉知晓。” “你知道?” 他又认真地想了想,问: “识字么?” “认得些许。” “平素都读什么书?” “《诗》《书》《礼》《春秋》《汉书》《六韬》,都看,不挑。”我喜悦地快速回复道。 郭嘉从袖中伸出手:“崔姑娘,请随嘉来——” 那是一只苍白纤细、骨节分明、青筋隆结的手,恍若置身梦中,整个人都轻飘飘的。我低着头又仰起头,仔仔细细地盯着郭嘉那深邃的星眸,竟察觉不到一丝谎意。我破涕而笑,大胆地攥紧他的手。 郭嘉回敬微笑,在潇潇雨幕里,牵着我往议事堂走去。伞外雨细如丝,伞下人疾步蹚过青石板上的积水,发出扣人心弦的轻响。 那日春雨如丝,我没有撑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遇见,一个穿着青衫,结着愁怨的少年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