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柳城 (第3/4页)
/br>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我随手掷开酒杯,醉醺醺地瘫坐在榻前,开始胡言乱语。 “郭奉孝,你好‘不治行检’!你可知你怎的‘不治行检’么? “你没有心,你把你的心都掏给了那个高高在上的君主……你看错了人你晓得不……他曹孟德不值得! “当初宛城滑铁卢,那人明明对诸将发誓,再不会输一场仗,可他就是不长记性!他官渡打赢袁绍之后就骄傲起来,都听不进臣下的谏言了你知道吗? “你说……赤壁一战,若你还在,他会听你的话么? “可你到底还是要走啊……呜呜呜……” 我伏在榻前,小声啜泣起来。 郭嘉忽然在床上突然剧烈咳嗽起来,霎时便将我的酒吓醒。 我慌忙抬头,凑近前去,却见郭嘉面色惨白,他努力地睁开眼睛,从绒被中钻出一只紧缩的手,一下便抓住我的衣襟,质问道: “你……再说一遍,赤壁之战,曹公怎么了?” “没……没怎么。”我眼睛一酸,倒逼回泪水。 “你们与嘉说,曹公……在赤壁大败孙刘盟军,收复江东,而后平定西蜀……可方才,吾分明听见——” “真没有。”说罢,我喉中若灌重铅,一个字也吐不出来了。 “从实说来!”郭嘉急了。 眼泪再止不住,只簌簌地流,我哽咽道:“崔缨发誓!只要我还留在曹营,就一定不会眼睁睁看着曹公在赤壁大败!!” “什么?赤壁……大败?”郭嘉瞳孔紧缩,忽然失去了光彩,倏而,他松开了紧抓着我衣襟的手,无力地垂在了床沿。 既然真相暴露了,就把话挑明些吧。 “杨夙所言,都是假话,先生……”我收了眼泪,努力让自己冷静,“赤壁一战,曹公中计,输得一败涂地,再无力南下征服江东。刘备兵入西川,与孙权还有曹公成鼎足之势,致使天下三分。曹魏后来也不及统一天下,便被乱臣贼子司马懿篡权,夺去了江山。此番决心改变赤壁历史,不独为先生一人,更是为中原百年后安宁着想。” 于是我一口气将魏晋南北朝动荡的史实说出,说那八王之乱如何搅得天下大乱,说那五胡乱华如何使中原百姓流离失所,说那高平陵之变后多少无辜魏人被屠戮殆尽…… “崔缨设想,倘若能助曹公一统天下,兴许后来这些事便不会发生,兴许我的祖辈那时也不必因战乱南迁做客家人……而曹公获取天下的关键一仗,便在这赤壁之战!”我目光炯炯,信心满满地说道。 可郭嘉却闭上了眼睛,重新安静地躺在了床上。 “若后来没有了后来,你又从何而来?”郭嘉脑子一点也不糊涂,向我发出致命一问。 我哑然失色。 “唉——”良久后,郭嘉再次睁开眼时,眼角已噙着颗泪珠。 “孩子,莫执着罢,从一开始,历史便注定更改不得。” 郭嘉如此确定这个观点,以至于对自己的命运都泰然接受,却曾有理有据地替我辨析崔缨在历史上的“死活”。 “先生!”我大声喊道。 “请您相信我吧!相信历史是可以改变的!您……难道就不想留下什么‘遗计’吗?您可以写信给曹公啊!叫他防着司马懿……或者……”我眼珠一转,连忙道,“您给我留一封亲笔,劝阻曹公拿下荆州后,就养精蓄锐,别再南下与江东交战了!他一定会听您的话的!” “司马懿?”郭嘉喃喃着这个名字,思绪飘到了遥远的年月,“可是那温县司马公之子?”
“对!对!就是此人!” “吾病久矣,再不能执笔写一字……”郭嘉长叹一息,“杀了司马懿,就不会有‘夏侯懿’、‘公孙懿’、‘诸葛懿’么?缨儿,听嘉一言,万事勿管,且纵情江湖,做一世闲人吧……” “先生——” 我垂下头,掩面失声,知道郭嘉彻底放弃更改历史的机会,彻底看透了历史演变。 他的心,早就凉透了。 …… 夜已入三更,郭嘉呼吸愈来愈沉重,再喝不进一滴汤药。徐晃等将军候在了帐外,曹植则一身便服,掀帷步入帐中。我只将他撂在一旁,只身步入内间,换上当初郭嘉送我的那件鲜亮的绿罗裙,也不顾曹植惊异的目光,款款行至榻前,转了转圈儿,俯身笑问郭嘉道: “奉孝,你瞧——此裙美否?” 郭嘉唇色泛白,额间密汗细出,眼皮已无法长久支撑。 可他依旧轻松地笑了。 “缨儿——”他轻声唤了唤。 “嗯?”我小心近前去。 “你要保重,不可辜负这世上待你好的人,纵然奉孝不在,缨儿仍须奉孝。缨儿总说,自己像只麻雀,怎么飞也飞不出小树林里,可纵然是一只小雀儿,也有属于她的一片蓝天呀,天下之大,总会有你的安身之处……” 郭嘉扭头看向曹植,凄然一笑:“公子,令妹仁善贤良,切不可……不可负。” “付什么?”曹植迷惑地追问道。 郭嘉不再看任何人,他星眸流光,眉头舒展,只释心自语: “想吾少年时,也曾任侠骋性,却比缨儿少许多分忧愁。人死不可怕,可怕的是心死。你们这些后人,不必为嘉难过,没有什么遗憾的,天行有常,嘉此生得遇曹公此良主,已不负来此人世走一遭。 “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