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章 以后就叫王大伴了  (第1/2页)
    慈庆宫是王安的地头,朱由校到了之后,很快一切进入正常运转。    朱由校喜欢这种秩序感。    思维习惯也因此很快和东宫节奏同步。    结果身体的第一个反应,居然是疲乏。    朱由校心知这是这些年积累的心理压迫的总释放,所以在王安温言相劝之后,决定还是先休息。    结果一觉睡了个饱,从太阳落山直睡到天光大亮。    醒来朱由校舒服地伸了个懒腰。然后吩咐安排起床洗漱。    吃了一顿丰盛但不满意的早膳后,朱由校边消食儿边想着找王安谈点事儿。结果就看到王安板着木板脸,领着礼部一堆人求见。    登基大典的事情要安排了。    朱由校就此被礼部一堆人围着,开始给他上课。    介绍皇帝登基大典的仪程仪轨,解释其中意义。    这就是“礼”的核心传承了,需要他这个皇帝吃透理解。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敬天告祖的祭祀,在中国从来就不是小事情。    到了下午,礼部的人还拉着朱由校在慈庆宫粗略地“走”了一遍仪程。    登基大典不可能彩排。大礼仪一动,惊天动地。但宫内图上作业和分解到团队的小尺度排练,肯定是要做的。    本来走这个仪程朱由校用不着怎么费劲,本身也只是让他熟悉一下。真正到了大礼仪,会有专人指引皇帝的。所以只要清楚大路数,就好了。    不过朱由校出于自己社会“实践”的需要,一直在用心思索和吸收“礼”的相关底层逻辑,结果是费心又费力。    到下午“走”完预排,朱由校小脸都有点儿脱形了。    礼部一堆人真是满怀感激,就觉得从没碰到过这么认真又用心的皇帝。    明君范儿!    他们哪儿知道皇帝正用心揣摩他们的根脚,研究是不是将来拆他们的庙呢。    看到朱由校疲乏,礼部众人赶忙安排他休息。明天这事儿还得继续呢。    王安看到朱由校辛苦,安排膳房和几个身边人伺候好皇上。    毕竟年轻,吃了东西坐了会儿,朱由校就缓了过来。    不过此时天也黑了。    看一切都安生下来,王安也回到自己住的地方,准备这二天好好歇息一下。    登基大典时,且有得他这个司礼监大太监累呢。    结果刚放松下来,小黄门进来通报,说皇上有旨,王安案前奏对。    -----    走进慈庆宫书房,王安见过礼,站起。    一抬眼正看见朱由校案台上放着一辆小马车模型。    那是一辆很少见的马车。四轮,单辕,车厢似船,顶上有篷。    制作工艺嘛……。    粗陋!    王安没控制住自己几十年皇家宫廷生活养就的强迫症,脑子里直接蹦出这二个字来。    要不是见过小皇帝的木匠作品,知道小皇帝手艺那是相当的不赖,就这辆马车模型的粗陋外型,王安都要忍不住开启“中正平和”的宫廷美学教育了。    朱由校吩咐众太监宫女退下,无召不得入内。    众人退下后,朱由校坐了下来。看到王安仍站在那里等待他的吩咐,就指向书房圈椅说道:    “坐着说话吧。”    王安听到就有点儿懵。皇帝赐座不是这个说话的口吻啊。    新皇待人的方式跟他当太子的时候大不一样呢。    不过新皇即位,人生境遇巨变,因此性情大改,世之常情。他王安也不是没见过。所以赶紧上“礼”制套路:    “皇上面前哪有奴婢的座位?奴婢岂敢安坐?死罪死罪!”    一躬到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