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一章 你方唱罢我登场  (第1/2页)
    朱由校在忙登基大典排练,并向王安安排起始之事。文臣集团和西李等,也没闲着。    刘一燝、杨涟、左光斗等东林党先锋,率领着其他一堆有心于“从龙之功”急着站队的大臣们,一早就去了乾清宫。    一群人站立在乾清门外,对守宫太监和净军喝斥,要他们进去通传皇上口谕,要西李尽快移宫。而守宫太监则时不时地出来一拨,传西李的话:    “宣刘一燝、杨涟、左光斗等入乾清宫,议先帝立李选侍为皇贵妃事。”    西李这是明白告诉他们,你们都是顾命大臣,当时先帝要拟诏封我为皇贵妃的时候,你们可都在场的。    那就别啰里巴嗦别的!先把这事儿给我办了!    结果左光斗怒声怼回去:    “我乃天子命官,非天子召不去!你们太监又是为谁宣召我等?”    太监无言以对,回报西李。    西李顺手把手上的茶盏扔在了太监头上。    心中气恼。    谁说读书人“一身正气”了?!    还“非天子召不去!”,有本事皇太后、皇后开口宣召,看你们哪个狗头敢说不去!    皇太后、皇后可是有权发懿旨的。    你们这帮文臣去查一查,有明一朝,什么时候中宫懿旨的威力比不上圣旨了?!    反正老朱家男人就没有封驳过,都很维护。    所以说到底不过就是欺负我西李一个选侍品级低罢了!    扯什么堂皇的P话?!    西李挥手放过那个一头一脑茶水的太监,任由他自去更衣洗漱。    另派一个太监出去,对仍在喝斥的大臣们来了个狮子大开口:    “众位顾命大臣,先帝已封李娘娘为皇后,各位既是见证人!    按制,封皇后前先封皇贵妃,也已草拟诏书。    李娘娘皇后大份在此!    不容质疑!    李娘娘乃幼君母亲!辅佐幼君,天经地义!    值此国是艰难时刻,众大臣所进奏折,李娘娘阅过后会与储君细细商议确定,以策万全。”    左光斗等当然是一顿“妄图太后”“垂帘听政”的喝斥还回去。    门口这儿,外面众大臣一轮一轮喝斥,里面西李则是条件越开越高。双方一时僵持不下。    乾清宫里的西李本人,倒是逍遥自在,该吃吃该喝喝该扔扔。    开条件嘛!谁不会啊?!    反正没拿到实在好处之前,决不移宫!    对!就是这样!    西李狠狠地吃了一口菜。    ----------    方从哲踩着一众大臣的后脚,赶到了乾清门前。    众人把靠前的位子让出来,方从哲微笑着冲面含各色笑容的同僚拱手。从容向前,占了那个被让出来的位子。    刚揣着手看了一小会儿热闹,他的下人过来跟他耳语禀报。    方从哲就微笑着再次对众同僚拱手,告之众人内阁有紧急政务需要他马上过去办理,乾清宫之事就辛苦各位了云云。    然后施施然踱着方步,在一众东林党人的鄙视和其他官员复杂的眼光中,回内阁歇息去了。    随着方从哲方步踱起,一众东林党人也开始互相传递“你懂的”眼神。    按方从哲这态度,首辅之位虽仍需足够烈度的争斗才能拿下,但已经算得十拿九稳了。    -----    乾清门前一众大臣鼓噪了一阵后,声音有些沉寂。西李也不再派太监出来对峙。    刘一燝皱皱眉头,觉得多少还是得掌握一点乾清宫内西李的动向。    行一步看一步,消息不灵可不行。    习惯性扫了眼乾清门前一众太监,看看有没眼熟的。    乾清门前大臣与太监的鸿沟,那当然是很深。但要说就在这门前跨过鸿沟获取点儿消息,那也不见得就是多难的事。    关键还是看有没有有心人。    这不,双方呼来喝去地,不是已经相互说了很多话了吗?    这么多话里,有心人夹一二句悄悄话,有什么难的?!    可是刘一燝这一眼扫过去,却不由微微吃惊。    就见众太监面色从容,各立其位,法度森严。    与昨日“抢”皇帝时,面带惊慌,进退失据比,今日可说大不相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