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忠勇果敢的曹cao (第3/3页)
br> “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曹cao处在那个年代,真正感受到了人民的水深火热,因此他承担的责任就不仅仅是对汉王朝的忠,更需要对天下苍生,对黎民百姓的生死存亡肩负起责任。他不需要儒家那套忠臣孝子的文死柬、武死战,以博得后世赞美虚名;他需要雄,需要战,需要韬略,需要经略天下的实力。为展现这样的实力,他可以jianian,也可以坦诚,不排斥任何手段。 群雄逐鹿当中的曹cao,已经不是一个臣的角色,而是一个经略天下的枭雄。说jianian雄也行。我想,当时曹cao本人,也大概不在乎后世的评价——我只需要一统天下,还苍生太平,于此生而言当无愧于世。曹cao的确是英雄。
讨伐董卓的事情刚告一段落,关东“义士”就开始互相征伐了。刘岱杀了峤瑁,刘表和孙坚兵戎相见,袁绍吃掉了韩腹兼并冀州等等,不得消停。而曹cao得到了镇压黄巾“余孽”的机会,在青州也就是今山东地界有许多头戴黄巾的黄巾军。这些脱离土地和生产资料的农民,人数很多,但镇压起来容易,他们的服从素质好。曹cao打败了他们之后,把里面的青壮年拉出来组成自己的私家军队,号称二十万青州军。这是曹cao自讨伐董卓兵败之后自己实力上的补充。他开始接下来的群雄逐鹿之战。 曹cao在经略中原的过程中,采取了两个措施,一个是唯才是举,一个是实行屯田。唯才是举就是不问出生,不问资历,有才干就行。这样一来,曹cao身边聚集了一大批在当时可以说最一流的人才,譬如像郭嘉、荀彧、毛玠等等,人才推荐人才的。也有武将诸如典韦、许褚出身草莽之间的,不一而足,是人才就好。第二个是屯田,这个屯田不见得有多么的惠国利民,中国的老百姓在古代大致是两种生存状况,一种是活不下去了,一种是累死累活。前一种情况王朝的更替环境中尤为酷烈,后一种情况就是在安定的环境中接受地主阶级的盘剥。曹cao是富有远见的,胸怀天下需要有稳固的根据地和提供后勤补给的后方,所以屯田比劫掠更划算。 董卓自从跑到关中长安之后,照样施行恐怖统治。他的身边也多是虎狼之徒,属于军阀的坏坯子,不讲信义的那么一群人。王允没有停止他的算计,他让骁勇无敌的吕布和魔王董卓父子二人为了争一个女子而争斗了起来。其结果是董卓被杀,但事后王允也凄惨,吕布逃亡。关中散落,矗立起李傕郭汜等新军阀。 在关东,出身高贵的袁氏兄弟彼此不和,互相远交近攻。袁绍联络刘表攻袁术,袁术联络公孙瓒攻袁绍。孙坚攻打刘表亲冒矢石,结果殒命,随后孙策依附袁术。刘备还在平原做基层干部,他与公孙瓒关系不错。在逐鹿中原的戏份中,曹cao将会面临吕布、张绣、袁术、刘备和袁绍一系列的竞争对手。他要将他们打败,独霸中原。 这时候的曹cao已经颇有底气了,他先欺负下老人家。徐州陶谦派人送他的父亲上路回家,去回到曹cao那里,可结果没想到押送服务的人见财起意,谋害了曹cao的父亲。曹cao怒火中烧,亲自带领军队屠戮徐州城外的无辜百姓。于是接着就有了刘备借兵救徐州的故事。曹cao的残暴和刘备的仁义在徐州问题上,形成鲜明对比。生存和环境的压力毫不留情的唆使曹cao杀害吕伯奢一家,又毫不留情的使曹cao至亲的人死于无知鼠辈的手中,吃人的事故为了让人保持心理上的平衡又去吃别人。说曹cao残暴,对,不能说他不残暴;刘备的仁义未免描述的过了火,但不能说他救徐州不够仁义。所以在舆论上,曹cao输给了刘备。 正当曹cao思考如何收拾刘备陶谦孔融这些正人君子的时候,陈宫来找他,也是为徐州说情。希望曹cao能算了吧,别太计较。可曹cao什么人,为报父仇还是吞并徐州哪个更重要?现在没有其他势力掣肘,正是兼并徐州陶谦的好时机,怎能放过?所以就没有答应这位于自己有恩的陈宫县令。 陈宫白跑了。不过陈宫也非泛泛之辈,他回去了之后,鼓动曹cao背后的张邈反叛,还推荐吕布担任主将。结果,曹cao的后院起火了!张邈反叛,陈宫谋划,吕布打仗,曹cao就不得不在徐州问题上暂时搁浅。他必须回头去和吕布打仗。 吕布晓勇,手持方天画戟,脚胯赤兔马,身穿连环锁子甲,身高八尺,臂力惊人。吕布一表人才,但没有项羽那样的英雄气概。而且很卑鄙,属于趋炎附势的一类,一旦落魄如同丧家之犬。他在曹cao的后方得逞之后,没有采取战略的布局,而是一味的和曹cao进行野战,试图用骑兵给予曹cao打击。陈宫多谋,但吕布刚愎自用,不听从陈宫的建议。不过和曹cao也打了一年多。结果,张邈自杀,吕布和陈宫逃了。 陈宫为什么会选择吕布?我认为这是对曹cao的恨意和报复,陈宫属于性情中人。吕布和陈宫往东边去投靠刘备。刘备具有超凡的人格魅力,陶谦把徐州谦让给刘备,刘备虽然很不好意思,但还是接了。吕布是个人才,虽然人品实在太差,可想得到天下的人又都需要人才!刘备希望他能积极的改过自己,于是还是接纳了吕布。刘备让他屯兵小沛。小沛是刘备原来的暂住处,给吕布也不亏待他。吕布称刘备为“贤弟”,就是不愿看见关张二人的表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