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六章 《隆中对》战略的成功与失败 (第2/3页)
> 今cao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所用武,故豫州遁逃至此。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是战是和当速做决断,以免上下疑心。笔者想起郭嘉在官渡之战两军对垒说的话,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表明刘备的志气,以激发孙权的自尊。险而决绝,拍案惊奇!) 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cao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孙权有军事上的疑虑) 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阪,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cao之众,远来疲弊,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cao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cao军必矣。cao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权大悦,即遣周瑜、程普、鲁肃等水军三万,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公。(彰显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为孙权释疑。) 读史书《三国志》比读小说《三国演义》更加让人钦佩,让人肃然起敬。古人的智慧,活在当下的我尚不及万一,惭愧无极! 好一个“并争天下”,我们无产阶级的目标就是要得天下,要争天下。哪怕只是个初中生,小学生,也要与博士、硕士,研究生们并争天下。 要抵抗还是要投降?这不仅是实力强弱的问题,而且是一个人活在世上要有志气的问题。刘备是有志气的,所以誓死不降曹。诸葛亮用语言在人心目中的比对作用,来智激孙权。孙权务实,疑虑重重,诸葛亮又用自己的客观分析来说明曹cao军队的弱点。既然刘备有志气,又有诸葛亮这样的人来辅佐,所以孙权就决定联合刘备一同抗曹。 赤壁之战中,诸葛亮的外交才能对促进孙刘两家联合抗曹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战略上形成了合力抗曹的局面。曹cao这次的对手果然不同。 孙权的军队是迎战曹军的主力,而且孙权的军队要盛于刘备和刘琦的两万人,这导致了两件事。一件事是荆州也就是江陵首先落入孙权之手,《三国演义》纯粹润色,但还是种下了“借荆州”的祸患;一个是诸葛亮在追击曹cao的安排上有意的放过了曹cao,没有对其赶尽杀绝,这在战略上是不想东吴过于做大,另外军事上也是收四郡的需要。《三国演义》书本里提到关羽放曹cao的事,可信度比较高,姑且采纳。借荆州的矛盾,后来演变为孙刘两家的切齿之恨,这直接打乱了联吴的战略。 以荆州为家,在孙权的支持下,刘备借到了荆州,准备带兵入川。恰好东吴鹰派重要人物周瑜病故,诸葛亮根据形势自己提兵入川协助刘备收川的工作,把荆州按照刘备的示意全权交给了关羽。笔者曾想,如果不是刘备入川受挫,诸葛亮大概不会把荆州的事务交给关羽。后来,关羽在战略上根本就不按联吴的路线来。 诸葛亮拿来印信,交给关羽,问关羽:“曹军来犯,君当如何?” 关羽回答:“以兵拒之。” “若曹军和东吴皆引兵来犯,君又当如何?”诸葛亮又问。 “分兵拒之。”关羽说道。 “如此,则荆州危矣!”诸葛亮很明显不放心关羽。可刘备派关平前来通知消息,希望诸葛亮带兵入川,明显就是希望把荆州托付给关羽。 诸葛亮面情郑重的看着关羽,对他说道:“我给将军八个字,可保荆州。东连孙吴,北拒曹cao。将军可记住了?” “关羽记住了。” 关羽没有记住,后来给忘了。 诸葛亮提兵入川,与张飞兵分两路。他们一路上刚柔并济,降服了许多守关将领。与刘备汇合后,用计斩杀了西川主战的张任;并策反马超归顺刘备,使张鲁派来救援刘璋的计划告吹。 兵临成都城下,马超引军呼唤刘璋,喊话:“城破之日,玉石俱焚!”刘璋也就投降刘备了。 之后,曹cao破汉中张鲁。 刘备等人整顿西川事宜后,与曹军争夺汉中。当初两川成仇,刘璋派庞义攻打汉中,与张鲁长期争斗,丝毫没沾到便宜,还反过来遭受张鲁军事上的威胁。现在曹军明显胜于张鲁,却被刘备等人进攻,并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