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曲沃氏 第3节 潘父弑君 (第2/2页)
br> 晋昭侯一开始还能够听几句,但老是听这位潘大夫喋喋不休讲这些听着高大上却不是亡就是灭的事,也终于恼怒了。 君主雷霆一怒,潘父便倒了霉,结果是潘父的封邑被晋昭侯给收回了。 这位潘父是谁?这又要说到一个古老的诸侯国潘国。 商王朝时有一个潘国,子爵,据说是舜帝后裔所建,都城最早在今天延庆县东北一带。 潘国后来迁移至今陕西省兴平北一带,但于约公元前1066年被西周的周文王所灭,潘国便成为西周的潘邑。 后来,周文王封自己的第十五子姬高于毕邑,建立毕国。 毕公姬高又分封其第三子季孙于潘邑,当时在陕西,后迁至河南荥阳潘邑。 到了周成王时,潘邑被提升为潘国,成为毕国的附庸国。 潘国后来被楚所灭。据说,当时的潘国国君权涌战死,其子潘崇却投降了楚国。 因其才能出众,后来出任楚国太傅,在楚国的春秋史上留下了教唆世子商臣弑杀楚成王的故事,并生了一个叫潘党的神箭手!
这是属于楚国的故事了,这里便不提了。而潘氏源于姬姓之说,便基于这个潘国。 那潘父怎么又出现在晋国了呢? 这个很好解释,因为潘国几次迁移,迁移的往往是大宗,而有的小宗则选择留守故土,或者去异国他乡谋求发展。 所以有可能这位潘父便没有随大宗去河南,而是继续留在了陕西。 到后来晋国建立时,便到了晋国来发展,凭着其根正苗红的姬姓血统,再加上确实有几把刷子,很快便成了晋国的大夫。 潘父显然是一位忧国忧民的好大臣,但他却碰上了一位不务正业的国君。 这一次,自己直言上书,结果却被收回了封邑,这令他对晋昭侯非常失望。 曲沃桓叔得知此事后大喜,立即派人与潘父联系,奉上了大把的财宝,邀请潘父去曲沃发展,许诺给潘父更大的封邑。 你一个区区曲沃城,怎么可能封给自己食邑? 但潘父很快反应过来:如果当今晋国国君不是自己的主子,而是那位曲沃桓叔,那岂不是一句话的事? 对啊,晋国如果任由自己的这位晋侯胡搞下去,迟早得完蛋,反观这位曲沃桓叔,颇有君王之气。 潘父到曲沃认真考察了一番,发现曲沃政通人和,经济繁荣,商业发达,曲沃桓叔深得民心,且军事实力强劲。 潘父知道,晋国的将来,肯定会落到曲沃氏头上。那自己何必要继续在晋国大宗这棵树上吊死? 识时务者为俊杰也,咱老潘本就是俊杰,那便作出选择吧。 潘父的选择便是跟着曲沃桓叔干!但他此时仍旧是晋国的大夫,他对曲沃桓叔说: “主公,臣决定追随左右,但臣寸功未立,心甚不安。不如臣仍旧留在晋国,以作内应吧。” 曲沃桓叔大喜,与潘父密谋了一番后,潘父回到晋国。 回到晋国后,潘父便积极行动了起来,他笼络了一些死士,组成一支敢死队。 公元前739年,晋昭侯外出游猎。 潘父获知情报后,亲自率领敢死队,于晋昭侯游猎途中将晋昭侯杀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