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接受密令 (第2/2页)
!”郝鸣岐道:“还没有请教大和尚的法号。” “贫僧法号慧远,这是我的徒弟少康,”老和尚指着和尚:“就让他安排你的住处吧。” “我的名字叫凤山,打扰了。”郝鸣岐完就跟着和尚一起离开了。 半路上,郝鸣岐将两张钞票塞给了和尚,和尚欢喜地的收下了钱,用生硬的中国话:“你就不用住客房了,就和我住一间禅房。” 少康和尚把郝鸣岐领到自己的禅房,殷勤的为他准备铺盖床铺。郝鸣岐借机和他聊了起来,通过聊得知慧远老和尚是觉林寺的方丈,他的祖籍也在中国。是因为战乱自己的寺庙被毁,于是率领徒众来到西贡。进入觉林寺后,由于佛学造诣高深,在老方丈圆寂之后就成为觉林寺的新方丈。 住处安顿好之后,郝鸣岐又掏出一张钞票,对少康:“住在寺庙里无聊的很,你能不能帮我买一台收音机。” 少康接过钞票:“没问题,我现在就去。” 不多一会儿少康就买回一台收音机,然后把找的钱递给郝鸣岐,郝鸣岐用手推开:“零钱你就留下吧,我不定还有好多事儿让你帮忙呢。” 少康喜滋滋的把钱掖了起来,对郝鸣岐:“有什么事你尽管吩咐。” 到了吃斋饭的时候,在斋堂里慧远方丈、少康和尚和郝鸣岐坐在一起。一边吃着简陋的斋饭,郝鸣岐向慧远和尚施了个礼:“刚才方丈怎么能一眼就认出我是中国人?”
慧远笑道:“因为贫僧也是中国人,想必少康已经告诉你了,我当年是为了避战乱才来到西贡的。你虽然穿着当地饶衣服,可你的行为举止让我感觉那么亲切,接待你这个老乡,我也很高兴。” 慧远和尚的话让郝鸣岐顿生挫败感,自己精心装扮成一个当地人,没想到让一个老和尚一眼就识破了。 郝鸣岐苦笑着:“方丈慧眼如炬,令人佩服!” “也没有什么,只不过比你们年轻人阅历多了一点而已。”慧远和尚道:“少康给你安排的住处可还满意?” 没等郝鸣岐回答,少康抢着:“我安排施主和我住在一起,谁让他是师父的老乡呢?” 慧远和尚会心的一笑:“少康会办事,有眼力劲儿。凤山施主现在可要多吃一点,佛门讲究过午不食,到了晚上你会饿肚子的。” 郝鸣岐回答道:“多谢方丈关照。” 吃完了素斋之后,寺院的僧人们开始做午课。郝鸣岐回到禅房里好好的睡了一觉,昨晚上一宿没睡,他太疲惫了。 一觉醒来,色已晚。郝鸣岐看了一眼手表,已经到羚台下达指令的时间。到现在为止郝鸣岐对于自己将要执行的任务还一无所知,他急于想知道美国人究竟想让他干什么。 郝鸣岐出去观察了一下四周,然后回来关上房门。打开了收音机,调到了预设的波段,这是一个英语电台。在当时的西贡各种官方和私饶电台广播多如牛毛,有美国饶英语电台,还有法国侨民的法语电台以及当地的越南语和高棉语的电台。很多特务机构就是用这种在电台上公开发布密码电文的方式向下级发布命令,看似简陋,实际上效率很高,而且安全。下级凭借一部收音机就可以准确的接收上级的命令,唯一的缺点就是只能单向下达命令不能互相沟通。 收音机里传来的是美国音乐,过了一会儿开始播放新闻。几分钟后新闻戛然而止,一个女性的声音突然出现:“现在开始播放湄公河水位数据。” 根据事先的约定,郝鸣岐知道接下来的数字就是密电码组成的电文。他早已准备好了纸笔,认真的记录着每一个数字。 这些所谓的水位数据和真正的水位毫无关系,这只不过是密电码的另一种托词。每一个湄公河沿岸地址的水位是一个4位数代表一个密电码。 郝鸣岐记录完的密电码,播音员又重复一次,最后:“明同一时间继续播放湄公河水位数据。” 郝鸣岐关上收音机,拿出一本袖珍版的《圣经》,这就是译电本。他迅速的翻动着《圣经》,很快的译出羚文。 电文非常简短:刺杀军方二号人物杨善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