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笔落惊风雨 (第2/2页)
将墨迹未干的纸张抢了过去,捧在怀中如获至宝般的边吹边欣赏。 黄粱夷朝一名大儒喊道。 《爱莲说》 不需要有太高深的学识,但凡对京都儒教有那么一点点了解的人,都能一眼看出,荣非的这篇文章是刻意为之,有拍马屁的嫌疑。 但这马屁拍的却偏偏让人无话可说,无可指摘。 只因这文章不是谁都能写得出来的。 正如黄粱夷嚷叫的那般,这是足以名传千古的名篇。 那些大儒看向黄粱夷的目光已经带上了些许的羡慕嫉妒恨。 瞧把你给嘚瑟的,呸,不知羞! 这时一位大儒凑到荣非身边,先是拱了拱手,然后低声道。 荣非斜眼看向这位寒山翁,挑了几下眉毛笑道。 说罢,半点不犹豫的拿起毛笔在纸上勾画起来,不消片刻一首咏菊的诗句便写好,并贴心的在末尾写上荣非赠寒山翁几个字,然后交到韩子墨的手中。 韩子墨的举动被其他大儒看到顿时受到启发,齐刷刷的朝荣非涌了过来。 荣非见状顿时大惊失色,这自己如何遭得住? 赶忙又是惊疑了一声,唬的众位大儒一愣。
相比于诗词文章,大儒们更看重的还是这种大义微言,传世圣典,听闻荣非要将整篇文章写出来,立刻就将自己的那点小心思给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黄粱夷和韩子墨问听后也将手中的纸张小心收好,凑过来静等文章问世。 这篇文章所涉及到的人物和历史事件众多,不过想来经过前几篇文章诗词的铺垫,众位大儒多少已经有所适应了。 反正一切未听过的人名、地名、事件全都是源自于之中。 文章写完之后,众位大儒都是神情肃穆,先掸了掸衣袖,再整一整衣冠,然后围在桌案四周,逐字逐句品读琢磨。 期间自然会有人发出各种疑问。 舜是谁?傅说又是谁等等等。 舜帝荣非自然是知道的,但是傅说真心不知是何人也,于是只能统一解释。 啊~这些是中的大人物,都是微末出身,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达成莫大的成就云云。.> 于是又有人发出疑问。 是出自《三国演义》还是《大宋》? 荣非答:《三皇五帝》《东周列国》《春秋》。 有人惊呼 荣非傲然道。 众儒闻之色变,静默半晌后惊恐的问道。 荣非含糊其辞的掩饰道,见众位大儒一副不跟善罢甘休还要继续追问的架势,连忙抓起毛笔扬声喊道。 说罢,又开始闷头在纸上写了起来。 这是荣非最后的大招了,这招用过之后若这些大儒还是不肯善罢甘休,那荣非也就再没有其他法子了。 笔落,字现。 传习录! 写完录字的最后一笔,荣非感觉周遭的空气好似震颤了一下,耳中听到一声嗡鸣。 什么情况? 荣非掏了掏耳朵,心中嘀咕。 韩子墨突然高喊起来,且声调越来越高。 众人还在疑惑刚刚的异状是怎么回事,听到韩子墨的叫喊便朝他看去。 只见韩子墨大张着嘴巴,双眼圆睁,手指颤抖的指向东南方向的天空。 众人顺着韩子墨指着的方向看去,顿时都如韩子墨一般,身躯巨震,一脸的不可置信。 只见一片似云似雾的青气自东南方向遮天蔽日席卷而来。 黄粱夷突然原地跃起,指着天空声嘶力竭的嘶吼,浑浊的老泪已是不受控制的滚滚落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