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0章,92发财证(求订阅!) (第2/3页)
他也不是没准备啊,甚至准备很足。 为了不错过外面的新闻时事,他这几个月每天都坚持看报纸,可湘省的报纸他娘的怎么就不报道呢? 此时此刻,他的心在滴血! 原地思索良久,他才慢慢想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 估计是因为这次沪市的股票认购证在政策上只面向沪市全市人口,外省市不关注很正常。 而且其发行初期严重遇冷,距离沪市十万八千里的内陆省份不报道更是情有可原了。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这时段的重大新闻实在太多了些,报纸根本不缺新闻素材,甚至版面都不够刊登。 比如北极熊倒了,每天占据报纸太多板块。 比如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92南巡,更是新闻报道中的重中之重。 国家有关市场经济体制的每个政策和指令,伟人的每次讲话和每个举动,报纸都会用大篇幅追踪报道,这样一来,哪还有千里之外的“认购证”啥子事呢? “叮铃铃叮铃铃.” 就在他抓心挠肺时,座机电话又响了。 这次还没等那娟父女反应过来,卢安已经手疾眼快地拿起了听筒。 一听,果然又是俞莞之打过来的。 “你好,再找下卢安。” “俞小姐,是我。” 听到卢安的声音,俞莞之解释:“卢先生,不好意思,刚才可能信号不好,我就挂了。” 哪是信号不好哟,是我根本没注意听你讲话。 他现在很急,急到争分夺秒:“俞小姐,刚才那收音机.” “我怕它影响打电话,就关掉了。”俞莞之瞄一眼外面院子里的爷爷,这样告诉他。 卢安快哭了,赶忙问:“收音机还在旁边吗,能打开吗?” 俞莞之发怔,突然有点明白刚才为什么他一直没吭声,感情是听收音机去了。 俞莞之说:“可以。” 卢安道一声谢谢。 俞莞之把听筒放茶几上,接着转身去了院子里。 在爷爷的注视下,她温婉笑笑,然后拿起他老人家面前的收音机走回了客厅。 老爷子有点郁闷,刚被大孙女撵出来,屁股还没坐热呢,收音机怎么又给拿走了? 不过郁闷归郁闷,老爷子站起身,背个小手跟着回到客厅,收音机不听是不行的,它去哪,他老人家跟去哪。 收音机仍在继续播报: 【根据专业人士分析,按等待上市的公司及其股票数值看,在理论上,几乎应该是每张认购证都能被摇中.】 听到这则消息,卢安心里拔凉拔凉的,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完了。 之前的认购证发售之所以遇冷,是因为沪市广大市民认为摇号中签的概率很小。 而这玩意又不能退货。 要知道现如今沪市很多大学老师的工资一个月也就300到400左右,一张认购证就要30元了,这不是天价么? 有谁敢乱买? 可是这则新闻一出,卢安有理由相信,后面的认购证肯定会成为抢手货。 或者说,目前在沪市,这认购证已经成了抢手货。 那自己就算搭火车或者搭飞机过去,还来得及吗? 他以前倒是有听说过,认购证早期遇冷时,外地人没证也能买到。 而后面抢手了,控制也相应严格了许多,没证的外地人想要浑水摸鱼几乎很难。 播报完了,收音机在滋滋滋的电流噪音中,转入了点歌栏目。 就在爷孙俩面面相觑时,话筒种传来了卢安的声音: “俞小姐,谢谢,可以了。” 俞莞之听罢,洁白如玉的手腕一抬,又把收音机放到了爷爷跟前。 老爷子瘪瘪嘴,气不打一出来,哪还不知道大孙女让自己拿着收音机去外面? 他偏偏就不,喝口茶,直接把收音机给关了,然后闭上眼睛靠在了沙发上。 俞莞之笑一下,知道爷爷这是闲的慌找乐子,当即不再管他,拿起听筒说:“卢先生” “哎,咱们认识这么久了,不要再叫我卢先生了,有点折煞人,以后叫我卢安吧,或者小安也行。” 接着就听到那个不要脸地说:“当然了,礼尚往来嘛,我也不叫你俞小姐了,以后叫俞总,还是俞姐?” 闻言,沙发上闭眼休息的老爷子立马瞪开了眼睛,直直地望着大孙女手里的红色听筒。 没去关注爷爷的神情,俞莞之会心一笑,沉吟几秒就道:“我比你大十来岁,以后就叫我俞姐吧。” 听到对方这么说,卢安心里乐开了花,嘿!又向大腿成功靠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